标签:
时尚/名品 |
分类: 名人访谈 |
怎样活出女人的最佳状态
——听许金声教授讲“通心”秘诀
许金声简介:中国最早的人本心理学、马斯洛心理学、健康人格理论研究学者之一。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学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唤醒大我》、《走向人格新大陆》、《活出你的最佳状态》、《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等,译著有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自我实现的人》、《洞察未来》、爱德华·霍夫曼《马斯洛传》等。早在1988年,他就在北京主办了“全国首届心理咨询和健康人格研修班”。近几年来,他又一直在主办高质量的“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有时明明为了对方好,但却不能把好的意思表达清楚,甚至有时还表现的相反,这种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许金声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不会“通心”造成的,如果学会了“通心”,各种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起来。15日,许金声教授应山东新忠心理咨询中心的邀请,到济南举办“心灵成长工作坊”,诠释“通心”内涵。
小舟:您写过一本《活出最佳状态》的书,什么状态才是最佳状态?女人怎样才能活出最佳状态?
许金声:最佳状态有一个主观标准,一个客观标准。主观标准是指有比较大的自在和自信。客观标准是指在生活上有自己较为满意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有一个独立人格。当一个女性对父母、男人以及其他任何人还有依赖心理的时候,她是谈不到什么最佳状态的。
有的女性也许会问,我已经结婚,但有了孩子后就让老公一人工作,我在家带孩子,这算不算依赖?问得好。依赖与否尽管很大程度上与工作有关,但实质上并无绝对的联系。所谓独立,主要是指在交流中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不排除做家庭妇女也可以有独立人格。但实际上,在一个家里,谁有经济权力谁就更有发言权。我曾经遇到一些这样的女性:由于丈夫收入较高,她们放弃了工作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这也就影响了她们与丈夫的沟通,她们总感觉自己讲话不是很有底气。一个女性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要活出最佳状态,一般还需要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小舟:女性如何平衡好家庭与事业、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许金声:爱情和事业,是人生的两大主题。要做好两者的平衡,首先要搞好家庭关系。女性要发展事业,必然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对丈夫、对家庭的关注就会减少。我有一位女性学员,在丈夫仅仅是勉强同意的情况下改行去学习心理咨询,由于学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丈夫就不满意了,夫妻关系恶化。为此,别人曾经背后议论:“和自己的丈夫关系都搞不好,还学什么心理咨询?”她参加完心灵成长工作坊后,学会了通心,回去后改善了与丈夫的关系,现在丈夫对她学心理咨询的态度,已经由反对变成了支持。她成功平衡了家庭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做到平衡的关键是通心的能力。
所谓通心能力,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有效沟通,知彼知己,取得双赢,甚至多赢的能力。通心可以推广到一般的人际交往。从一般的人际交往的角度,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当至少有一方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立场和状态,他至少暂时超越自我中心,进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从而把握住对方的需求点或者成长点,并且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对方乐于接受并且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我曾经在《活出最佳状态》中说过两句话:“把爱情当作事业来追求,把事业当作爱情来求索。”学习无止境,人的成长也无止境。
小舟:有的女人比较情绪化,遇事爱叨唠、埋怨,容易造成夫妻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那么,怎样才能控制不良情绪?
许金声:如果妻子对丈夫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妻子有压抑。妻子的埋怨或者是直接对丈夫有不满,或者是对孩子、对工作等有不满转移到丈夫身上。根本的解决还是要学会通心,学会互相理解。不过尽管道理很清楚,但正如俗话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头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自身有某些情结需要处理,只要把积郁的不良情绪疏通,会慢慢好起来的。一般来说这些问题自己处理是很困难的,如果借助心理专家的帮助,会快一些解决问题。
小舟:女性如何做到自我实现?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许金声:自我实现的生存状态或者说健全的生存状态,可以从我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的角度来理解。自我实现的生存状态意味着独处和交往缺一不可,但比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最好的独处状态是充实性独处,不好的独处状态是匮乏性独处。充实意味着你在创造或者成长,而匮乏是有强烈的孤独感。最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通心,不好的交往状态是纠缠。一个人有多少独处,有多少交往,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每个人的个性和他进入独处、通心状态的能力。最好的独处状态是充实性独处,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只能够有充实性独处。最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通心,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只能够有通心。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以下两点,他的生存状态,就是很好的生存状态:一是既有独处状态,又有交往状态,两种状态缺一不可;二是在独处状态中时,有尽量多的充实性独处;在交往状态中时,有尽量多的通心性交往。
小舟:女人究竟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没有家庭,女人能够活出最佳状态吗?没有事业,女人能够活出最佳状态吗?
许金声:这个问题使我想起自从9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不断有关于女性“干得好”和“嫁得好”的讨论。这个问题的久盛不衰,标志了我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在以前,只有“嫁得好”的问题,没有“干得好”的概念。我同意“嫁得好”一方的观点。但同时认为,如果适当加以改进,在逻辑上会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里,可明显地看到,按照自我实现的婚姻观,“嫁得好”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干得好”的因素,也就是两者都好。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婚姻不能有利于“干得好”,还不能算真正“嫁得好”。不仅如此,撇开实际的可能性不论,我甚至进而推论:男人“娶得好”也比“干得好”更好。尽管在今天由于男女性别的偏差,事业对于男性来讲,一般比女性还要更重要一些,但按照我们对自我实现婚姻的界定,“娶得好”意味着为事业的成功增加了砝码,孤军奋战有了后盾。然而,“干得好”却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娶得好”或“嫁得好”的缘分。最好的行为是“整合”的行为。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相互联系,任何一种需要的满足都对其他需要产生影响。
小舟:事业的成功一定需要付出家庭的代价吗?
许金声:有一位女博士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高学历的女性如何活出最佳状态?这个问题实际上与上个问题相关。我理解,她们其实都有事业和家庭、婚姻不能够兼顾的苦恼。要解决这个问题,请看我对第4个问题“女性如何做到自我实现?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的回答。从我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的角度,可以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就是说,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什么要付“家庭代价”的问题,而是你状态究竟如何?活在世界上的根本目的是活得自在。只要你能够在独处时有更多的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有更多的通心就好。
小舟:人的成长是怎样的过程?
许金声:我有这样一个成长的公式:看破、放下、自在。如何理解和运用“看破、放下、自在”呢?我觉得,理解和运用“看破、放下、自在”,可以反向来进行。所谓活得“自在”,是我们的人生目的,也是我们修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自在”主要是指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凡是感到有不自在的地方,皆因还有没放下的东西。所谓“放下”,是指对某些束缚我们心灵的东西的摆脱。如果我们感觉有些东西在束缚我们的心灵,想放下却放不下,皆因还有我们没有看破的地方。所谓“看破”,是指看清楚某些束缚、影响我们的东西。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凡是有没看破的东西,皆因还有东西我们没有看到、看清楚、看透。
“看破、放下、自在”这一成长修行的过程,可以贯穿在我们的整个一生中。凡是感到有不自在的地方,都需要我们继续修行。在这个过程中,“通心”可以帮助我们更顺畅的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