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彝尊词句“青蛾低映越山看”解

(2012-03-30 23:30:3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词/赋:唯有诗心如日月
    作者:张艳荣    来源:名作欣赏    日期:2010-1-1 18:08:08   
   
    朱彝尊《桂殿秋》词云: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①这是一首清美之极的小词,是作者对早年与其妻妹冯寿常暗恋时期一个生活细节的追忆。况周颐《蕙风词话》曾对之给予高度评价,《词话》云:“或问国初词人,当以谁氏为冠。再三审度,举金风亭长对。问佳构奚若,举《捣练子》云云。”②由此可见此词在清词中的重要地位。此词之韵味,重在后两句“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但前面的句子,我们也不应轻易放过。就“青蛾低映越山看”一句来说,笔者随便翻了几家注释和解说,就发现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

    1。《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中,此词鉴赏文为叶嘉莹、舒涓所写,云“朱氏此词开端三句所写的‘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是说回忆起当年两人同舟共渡时,那个美丽的女子风姿绰约,她的黛眉在青山的映衬之下显得更为秀美。”③

    2。程郁缀选注《历代词选》中,“青蛾”注云:“比喻女子眉黛。此处似双关,既代指女子,又喻指青山。”④

    3。任晓松、闻友明选注《中国古代诗词名篇》中,“青蛾”句,注:“喻指由今日水中山影,联想其昔日女子的蛾眉,但眼前却只有山影。”⑤

    4。乔万民主编的《中国诗词精粹·明清词曲选》在解析此词时,云:“第三句‘青蛾低映越山看’,句法拗折,词意丰富。这一句按通常的句法应为‘青蛾低映看越山’;其意象可以破译为:那位女子倚靠这船窗以手支颐,蛾眉低垂,满腹心事,低头凝视着江水中两岸青山倒影;而在此同时,女子那两道蛾眉以及整个倩影,又倒映在水中。这样通过读者的‘合理想象’,词的正文没有直接表达的信息就补足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女看山,而美女之倩影又与青山之倒影在水中交相辉映的画卷。如果作者按常规句法描写这一画面,显然,词意会比原作浅显,但缺少回味,没有层次,艺术价值就会大大降低。”⑥

    纵观诸家解说之所以分歧,关键在于对句中“青蛾”与“越山”的关系理解不同,是越山映衬青蛾,还是青蛾亦喻指越山?是见今日之越山思往日之青蛾,还是青蛾与越山在水中交相辉映?其实都不是,因为青蛾与山,在中国古代实际上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关系,即青蛾看起来似远山,此典最早见于汉代刘歆撰,晋葛洪辑《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⑦。汉代伶玄《赵飞燕外传》云,“汉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⑧。此后的文人诗词作品中,以山喻眉之句更是屡屡可见,尤其是晚唐五代的词作中,如:

    韦庄《荷叶杯》云:“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花间集》卷二)

    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花间集》卷八)

    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花间集》卷九)

    温庭筠《菩萨蛮》云:“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花间集》卷一)⑨(周汝昌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给此词写鉴赏文时,曾花了不少篇幅来力证此处“小山”为眉妆,而非小山样屏风。)

    所以,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云“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⑩不过,宋人词作中亦有常用此典者,如:

    晏几道《六幺令》词云:“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晏几道《菩萨蛮》词云:“弹到断肠时,青山眉黛低。”

    黄庭坚《西江月》词云:“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王观《庆清朝慢·踏青》词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11)

    从此典经常为人所用来看,古代的文人在欣赏女性美时,对女子修眉如望远山的这种薄眉、淡眉装扮是很认同的。明末清初,钱谦益在描述柳如是的容貌时,亦喜用此典。《柳如是过访山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诗云:“文君放诞想风流,脸际眉间讶许同。”又《有美一百韵》诗云:“流风殊放诞,被教异婵娟。……修眉纡远翠。薄鬓妥鸣蝉。”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笺释此两诗时,两次都引了《西京杂记》卓文君的典故(12)。从诗词中这样一个用典传统来看,我们推测朱彝尊在写“青蛾低映越山看”的时候,可能是想到了这个典故的。

    再来看朱彝尊其他有关冯寿常的词作,我们发现,原来朱彝尊确实对这个典故非常感兴趣,词作中曾多次运用。如:

    《清平乐》:“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阑,生擒蝴蝶花间。”

    《台城路》:“橄榄浆酸,蛤蜊汤俊,犹道不消残醉。曲屏斜倚,看旧埽眉峰,渐低穹翠,半枕瞢腾,到日高翻睡。”

    《梦芙蓉》:“鼠须散卓,曾付埽眉翠,绿纱风不起。”

    《洞仙歌》:“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惯见修蛾远山学。”

    《生查子》:“双眉淡远山,一髻簪寒玉,铅粉几曾施,最好新装束。江月去茫茫,不照春船宿。空有酒如泉,难听琵琶曲。”

    从“双眉淡远山”及“惯见修蛾远山学”来看,朱彝尊所以喜用此典,应和冯寿常亦喜画淡眉或生就是淡眉有关。而朱彝尊的其他描写冯寿常的诗句也证实了这一点。如《风怀诗二百韵》中有云:“推窗倚峭墙,蛾眉新出茧。”又《临江仙》词云:“青娥匀黛浅,粉拂凉云松。”在朱彝尊的眼里,冯寿常的淡眉是很美的,所以在描写冯寿常的容貌时,很注意她的眉毛。由此看来,“青蛾低映越山看”的意思,就应该是当朱彝尊注视着冯寿常的时候,她的修长而浅淡的眉毛低垂着,美丽的眉色看起来就仿佛是浙江一带远处的青山。虽然,仅仅写了眉毛,但一个腼腆而清秀的妙龄女子形象还是生动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当然,画面外的意象还是很丰富,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充分想象。

    现在我们再来回头审视前面所引诸家的说法,就比较清楚地明白他们理解的误差了。在我们翻阅的诸家解说中,只有一家解说得基本正确,那是段晓华、龚岚编著的《清词三百首详注》,此词下“青蛾”注云:“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眉形细长弯曲如蚕蛾的触须,故称青蛾。越山:浙江之山。古人往往以远山比女子之眉。这句说:‘恋人的蛾眉低垂,看去与远处横卧的青山相似。’”(13)在“简析”中,又云:“‘青蛾低映越山看’,翠眉如黛的舟中美女在凝视水中越山。”当然,如果说女子眉毛低垂着,是在看船旁水中倒映着的青山,这也是讲得通的。正如朱彝尊在另一首词《渔家傲》中所描绘的“一面船窗相并倚,看绿水,当时已露千金意” (14)。其实,这里最好也是将“越山看”看成双关语,既指女子眉色如看越山,亦指女子低眉观看水中越山。

    ①朱彝尊撰,夏承焘主编。曝书亭词。 页54。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②况周颐著,王幼安校订。蕙风词话。 卷五,页25。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③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④程郁缀选注。历代词选。 页885。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⑤任晓松,闻友明选注。中国古代诗词名篇。 页389。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⑥乔万民主编。中国诗词精粹·明清词曲选。 页177-178。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⑦刘歆撰,葛洪辑。西京杂记。四库全书。1035册,页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⑧转引自叶廷珪。海碌碎事。卷七“圣贤人事部上”妇人门“慵来装”条。上图藏钞本。

    ⑨赵崇祚编,李保民等注释。花间集注释。 页92,351,426,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⑩赵彦卫,云麓漫钞。页290。四库全书。第86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页566,556,789,581。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12)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册页527,535,600。三联书店,2001。

    (13)段晓华、龚岚编著。清词三百首详注。 页174。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14)朱彝尊撰,夏承焘主编。曝书亭词。 页174。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http://blog.sina.com.cn/jiangjing珠水南风:蒋靖诗想的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