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ST锌业 研究
(2012-11-04 18:49:05)
标签:
转载 |
分类: 我的自选股 |
*ST锌业 研究
一、中冶收购历史
2007年9月,中冶集团与葫芦岛锌厂近日正式签署《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划转移交协议书》,葫芦岛锌厂将所持的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葫芦岛有色集团)33%的国有股权划转中冶集团,中冶集团成为葫芦岛有色集团第一大股东,因此成为锌业股份实际控制人。(锌业股份当时股价约26元左右)。其实中冶只是相对控股。中冶集团持有葫芦岛有色集团33%的股份,辽宁省国资委持有30.62%的股份,另外36.38%的股份则分别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及建设银行四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由此中冶集团成为葫芦岛有色集团的相对控股股东。中冶集团对葫芦岛有色集团的股权只比辽宁省国资委多不到3%,并未掌握绝对控股权,这意味着中冶集团在锌业股份的权益相当有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这种股权安排是中冶集团、地方政府及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共同博弈的结果。涉及到多方利益,我们不好猜测。
如果中冶想要达到锌业绝对控股权,就必须自己花钱购买。2008年1月,中冶通过增资葫芦岛有色集团现金20亿元人民币。增资有色集团的股本结构将变更为:中冶集团51.06%,锌厂22.36%,华融公司13.91%,长城公司7.77%,建行2.84%,东方公司2.06%。中冶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中冶达到绝对控股后,本以为可以对锌业注资了。但结果让投资者感到绝望。从2007年至今,每年似乎都有中冶重组或注资锌业的传闻,但每年都落空。而且锌业没有中冶的支持,经营每况愈下,先是被ST,后又临被暂停上市的危险。更令人费解的是中冶趁锌业在2011-2012年期间,大股东在相对高位不断减持股份。这导致锌业的资产注入或重组的前景更加暗淡。
二、锌业目前状况
如今的锌业又被冠上*ST的帽子,而且最近公告说明的逾期银行贷款不断增加,财务状况陷入深渊。到目前为止,公司在银行逾期贷款总计20.46亿元,已占公司201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676.48%。而且锌业今年的业绩也是一团糟,预计前三季度亏损8.05亿元-8.15亿元。锌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是节节溃败,股价最低到2.18元每股,只是2007年中冶收购锌业时股价的零头。
三、重组预期
中冶入主锌业5年时间了,只是股权的相对控股到绝对控股,只是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的称谓前加了“中冶”两个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现在锌业的经营不断恶化。加之新的退市制度出台——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即可退市。实质上留给锌业重组的时间不多了。锌业在机构臃肿、生产工艺落后、无矿产资源、负债率过高等劣势下,经营方面很难出现好转。这个时候,如果中冶再不施以援手,那么锌业必死无疑。
中冶本身主营业务就是工程承包的。只是看中资源开发更有前途。近几年不断进行资源开发,大量收购境内外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而锌业作为中冶旗下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色平台。将锌业做大做强是很有必要的。其实锌业底子本身不差,是老牌的有色国企,有曾经辉煌的过去。只是现在发展困难,其死结是本身无矿产资源,而中冶有钱有资源,现在由中冶来整合锌业,想必锌业一定会起死回生。如果中冶想大力发展有色业务,像其它有色央企一样,那么锌业是个很好的平台。锌业未来或许会成为中冶旗下一个集矿产、冶炼加工与一身的综合性实力很强的有色金属企业。另外,有消息称“受环境因素制约,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需整体搬迁。“这属于政府部门的远景规划,不一定马上实施。但对锌业一定是个利好。
锌业股本在11亿左右,盘子偏大。对于ST股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壳资源。对于不喜欢大盘子ST的股友们,可以不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