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3月20日,中国石油发布了2007年业绩公告。由于0.75元的每股收益明显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0.80元, 公司股价重挫了3.01%.;受其股价大幅低开下跌拖累,上证指数一度暴跌230点,跌幅达到6.13%。
虽然于中国石油发布业绩公告前后, 中信、中金、东方、西南、平安、安信、国泰君安等多家机构相继发表首次推荐或增持的评级报告,认为中国石油的股价已经接近合理估值区间的下限,未来12个月动态市盈率合理估值区间在25—30倍之间, 但中国石油股价的无情下跌。
3月24日,中国石油股价收于19.83元,跌穿20元的股价。中国石油20元股价已经被跌穿,那么中国石油的合理估值区间又应该是多少?导致中国石油估值区间不断下移的因素是什么?
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石油合理价值区间在16元—20元之间。
据研究机构对全球18家国家石油公司+7家非国家石油公司在2000年-2006年的市场估值波动研究发现:完全是资源提供者的巨型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估值仅仅略高于6倍;资源储备优势相对较弱、技术水平具有绝对优势的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1.4倍,资源储备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为7.8倍。
按照资源与技术并重顺序排列,技术和资源同时具备综合优势的公司能够享受15-20倍市盈率的最高估值;技术领先、资源不足的公司平均市盈率估值在10—12倍;而技术和资源都不足的公司仅能享受8—10倍市盈率。
从资源禀赋分布看,中东前5名国家石油公司石油储备占世界储量的54%,世界前10家国家石油公司的储备占世界储量的3.5%,世界最大7家非国家石油公司占世界储量3.5%,中国占世界储量的1.3%。
作为国家石油公司的中国石油,其储采比仅为10,大大低于世界18家国家石油公司平均储采比65.3,仅与7家国际石油公司的平均储采比9.8相当。 但现实是,没有丰富资源同时缺乏技术实力的中国石油,其市盈率估值却是全球最高的。
通过对中国石油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对比发现,其合理估值区间应在8-10倍市盈率,这一估值恰恰为2006年以前中国石油在香港国际市场上的估值区间。考虑到石油股短期供应稀缺影响和国内股市较为充裕的资金流动性,中国石油较合理估值溢价100%是可以接受的。按照2008年中国石油较为乐观的预测每股收益计算,其合理价值区间应在16元—20元之间。
2008年中国石油的业绩让人担忧,导致中国石油估值区间不断下移
“国家成品油管制政策是中国石油高估溢价最为致命的短板,其业绩要想高于市场预期,必须在和进行的油价政策博弈中获胜。”研究机构如是说。
在国内品油定价管制下,中国石油无法享受油价上涨带来的高油价与高炼油毛利的好处,中国石油更无法规避油价下跌带来的盈利下降。
2007年中国石油业绩普遍低于市场预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同期出于对CPI上涨的担忧严格控制国内成品油的上涨,导致炼油与销售业务亏损206.8亿元,另外因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公司的上交石油收益金以及油气安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也是公司业绩增长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
尽管2007年中国石油原油和油气产量继续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从6.74美元/桶上升至7.75美元/桶,升幅达15%,资本性支出从2006年的1051.92亿上升至2007年的1342.56 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公司拥有的油气田开采状况正在恶化,油气产量衰减率正在逐年上升,鉴于主力油气田已经进入开采的中晚期,为维持目前的油气产量规模或油气产量的略微增长,所需投入生产要素将越来越多,未来油气产量难以大幅增长。 由此看来,指望中国石油油气业务支撑公司业绩的希望或将落空。
在研究机构看来,中国石油油气资产价值的提升取决于油气价格的提升。而中国国情的现实决定了价格管制的长期性,对2008年的石油价格机制改革不能抱过高期望,实质性的机制理顺在2008年无法实现。和成品油相比, 油气价格的提升难度会更大,因为油气主要的用户为华能、申能等国有大型电力公司,在电力价格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油气价格上涨导致中国石油油气资产价值大幅提升也是不现实的。
2008年中国石油的炼油与销售业务继续难以盈利。2007年公司炼油业务在原油加工量增加4.9%,炼油现金操作成本从2006年169元每吨下降至155元的前提下,依然全年亏损了206.8亿元,而在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的2008年,其炼油业务成本将会更大幅度地上升,其外部经营环境不但难以大幅改善,甚至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更大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