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箭股份!

(2007-04-30 13:01:24)
 
走过四年--记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四年改革发展之路
    2007-4-24
    走过四年,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发展航天电子技术,铸造时代一流企业”的艰苦创业之路;
  走过四年,走过的是一条奔向“融合、成功、发展、富裕”的开拓创新之路。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走过的四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顺应国际航天发展大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进程的四年。
四年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坚定的声音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荡——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抓改革,我们不能等,不能拖,不能慢,要全面推进,真抓实干。
    四年来,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面临的任务如此艰巨。在这次航天建立总部、院、厂所三级管理体系以来最大的专业重组中,在这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历史上涉及面最广、厂所最多、领域最宽的结构调整中,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愿作改革的先行者与探索者。
四年来,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改革发展的原则是这样坚定: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升;有利于系统创新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形成组合优势,增强实力,取得竞争优势,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开放的合作创新平台。
    四年来,公司持续不断地打好一个思想基础,先后两次深入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加深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的理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了以改革求生存、谋发展的理念,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融合基本到位。
    四年来,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单位和兄弟单位的关心帮助下,“时代”的脚步从未犹豫——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领导班子以“真心、真知、真干”的作风,凭借“痴心、信心、决心、同心、尽心、放心”的情怀,带领两万多名员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三靠制度,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基本完成集团公司党组组建航天时代公司的目标。
    四年来,公司专业技术取得新突破,科研生产再创新佳绩,经济水平跃上新台阶,体制机制取得新进展,人才队伍喜结新硕果。走过四年的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诠释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战略重组的新格局。

专业技术取得新突破
  以建立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流程再造为手段,明确创新思路,构建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专业技术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创新思路日益明晰。明确了技术提升、专业拓展、融合集成的技术创新思路。一是以惯性、遥测遥控、计算机等传统专业技术为核心,保持并巩固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二是以集团公司薄弱或空缺专业技术为目标,拓展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个别专业技术争取填补国内空白;三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型号系统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大力发展系统集成技术,提升电子系统的层次,形成系统级产品。
  创新体系基本构建。构建起三个层次的创新体系:公司着眼于长远发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完善了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大了技术发展统筹力度,构建起以公司研究院、各专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进步硕果累累。一是传统专业技术进步喜人。激光、光纤惯性器件实现工程化应用;箭载计算机实现超小型化;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核心部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卫星特种通信技术实现突破;研制成功长寿命电磁继电器等多种机电产品。二是专业拓展势头增强。公司在导航定位、雷达、卫星通讯等专业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为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系统集成技术取得突破。公司大力发展无人机、微系统等系统级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公司在专业融合、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公司未来产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公司努力将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融入科研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年来,共申请专利70余项,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53项,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该奖项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得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科研生产再创新佳绩
  为宇航型号等提供了大量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长寿命的电子产品。产品研制能力、制造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交付数量大幅度增长。
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公司成立的四年,正是航天科技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期,按照强化基础、提升能力的总方针,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改革试点单位,公司通过大力发展核心产业,迅速实现了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
  四年来,通过国家专项工程和自筹资金积极投入,新增及改造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新增工艺设备近2000余台/套,科研生产条件焕然一新,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研制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成立四年来资金的密集投入,为航天型号成功配套了研制手段,以激光、光纤惯组,集成电路设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由单件小批量向大批量生产,由为传统用户向为多层次、多领域用户配套的过渡,各专业批生产能力有了质的跨越。惯导专业通过生产能力建设,新建了平台装测、精密机加厂房,解决了长期困扰科研生产任务的瓶颈;计算机、机电组件生产能力均成倍增长;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和能力已跨入国内专用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先进行列。
  打造一批新技术产业基地。四年来,公司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先后确定了北京永丰、西安航天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上海、郑州、重庆、杭州等新基地建设,为后续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积累后劲。能力建设全面带动了专业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为新型宇航级器件的研制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
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成立四年来,面对科研生产“重、大、难”的形势,公司克服生产短线瓶颈多且交付集中等困难,保持了科研生产计划完成率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公司坚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狠抓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保障,坚持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任务完成,建立和完善了科研生产指挥调度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基础管理体系。公司持续推行责任人制度,强化工作执行力度;建立预警机制,解决研制生产瓶颈;加快信息流通,提高决策时效。通过开展思想作风纪律质量全面整顿和专项质量整改、体系审核,加强质量监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公司推进设计规范、工艺规范、试验规范完善和实施,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品技术进步。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与成立之初相比,公司参加飞行试验和发射任务总量到2006年年底增长了近一倍,军品亿元收入出厂质量问题发生数量从2003年4.38个下降到2006年的2.69个。靶场开箱合格率达到100%,出厂前质量问题归零达到100%,靶场测试覆盖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保质量、保成功、保交付的科研生产工作目标。
经济水平跃上新台阶
    四年来,航天时代公司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财经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逐年改善。
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从2003年到2006年,公司总资产增长了49%,净资产增长了42%,总收入增长了70%;利润总额增长了131%,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
市场营销拓天地
    确定了“立足市场、确保航天、服务国防、走向世界”的市场定位,全员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健全完善营销组织体系。公司通过聘任营销经理、营销顾问,完善了营销组织;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了营销体系;通过开展全员营销、专家营销、联合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实现了公司营销指标的稳步提升。
传统领域市场稳步推进。航天领域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巩固了公司在航天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中的主力军地位。
    新兴领域市场取得重大突破。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合同额逐年上升,公司市场地位日渐巩固,产品知名度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国际市场的开拓打开新的局面。
    系统级产品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在系统级产品的市场开拓上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周密策划和细致准备,顽强拼搏,目前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民用产业现规模
    公司成立四年来,把民用产业提高到关系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确立了走“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协调发展”产业化道路的发展目标。
    2006年,航天时代公司实现民品及其他收入17.8亿元,较2003年的7.6亿元增长134.2%,民用产业已经成为公司重要产业组成。公司形成了惯性器件及导航设备、钻井测试设备、卫星导航产品、传感器、集成电路、特种计算机、机电组件、电线电缆、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的主导民品和优势民品。
    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规模效益日益显现。电缆项目已经初步形成产业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测试已经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做强做大的基础;新型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和组合导航及其应用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系统级项目将带动公司内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成为未来牵引公司产业发展的龙头。
体制机制取得新进展改革发展见成效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推动公司改革与创新的最根本动力来抓。
    专业重组基本到位。公司先后组建了研究院、惯性导航与控制设备设计制造中心、计算机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中心、测控与导航设计制造中心、机电组件设计制造中心、可靠性物流中心等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实体,集团公司批复的航天时代公司专业重组组织结构体系基本到位,为推动技术融合、发挥集聚效应并实现规模经济打下了体制基础。
  整体改制稳步推进。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先后完成了825厂、165厂、539厂、693厂与火箭股份的资产置换;实现了上市公司体制机制与航天电子高科技的有机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人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根据集团公司构建母子公司体制的设想和对航天时代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公司明确了整体借壳火箭股份改制上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取得了上级单位的认可并积极实施,目前200厂、289厂等一批资产已获国家批准即将置换进入火箭股份。
  改革脱困取得实效。公司充分利用军工企业债转股、企业分离办社会、结构能力调整等国家政策,成功完成7107厂实施债转股并组建新公司、289厂债转股及债务回购,直接减少债务1亿多元,年减少利息支出上千万元。7107厂、289厂、165厂子弟学校移交地方,减轻了企业的历史负担。
机制创新增活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第一竞争力,体制、机制转变的关键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制度是经济杠杆的支点。
    建立市场化用人制度。采用劳动关系管理与岗位聘用管理分离的用人方式,通过聘用制、人事代理制、劳务租赁制建立劳动关系;妥善完成了进入火箭股份的四家企业在职员工身份转换工作,对离退休人员待遇作了制度性安排。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加了人员管理的灵活性,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降低了用人成本,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建立市场化的薪酬福利保障体系。实施了单位党政正职年薪制、市场营销激励、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激励以及对骨干人员的现金期权激励,形成与业绩贡献挂钩的激励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推进了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人才队伍喜结新硕果
  为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为重点,在干部管理、人才队伍、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公司成立之初,以“五湖四海”原则为指导,合理调整配备干部,总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单位的占当时总部领导干部总数的48.7%。结合公司改革发展实际,坚持推进干部交流力度,不断优化班子结构,仅2006年公司横向交流干部9名。其中,跨地区交流7名,四年来领导干部队伍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2%以上,45岁以下人员达到50%以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集团内率先建立了1011人的核心人才队伍。四年新增集团公司级以上技术能手、技术专家等各类专家150人。人才引进层次大幅提高。硕士生比例从2003年的36%提高到2006年的50%,改善了公司人才队伍结构。
    大力开展员工培训。进行大规模中干培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型号领导培训和技能人才培训,核心人才培训1320人次。自培博士生28人、硕士生231人。成功利用智力引进途径,组织智力引进项目12项。成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年壮大。目前,公司有专业技术人才5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70余人;技能人才6500余人,其中高级技能人才620余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正如公司总经理王宗银在2007年3月26日召开的公司财经及民品工作会所指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本,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之路”。这将是航天时代公司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航天时代公司明天会更好。(时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操作!
后一篇:新股民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