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四年--记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四年改革发展之路 |
|
走过四年,走过的是一条奔向“融合、成功、发展、富裕”的开拓创新之路。 四年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坚定的声音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荡——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抓改革,我们不能等,不能拖,不能慢,要全面推进,真抓实干。 四年来,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改革发展的原则是这样坚定: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升;有利于系统创新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形成组合优势,增强实力,取得竞争优势,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开放的合作创新平台。 专业技术取得新突破 以建立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流程再造为手段,明确创新思路,构建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专业技术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创新体系基本构建。构建起三个层次的创新体系:公司着眼于长远发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完善了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大了技术发展统筹力度,构建起以公司研究院、各专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进步硕果累累。一是传统专业技术进步喜人。激光、光纤惯性器件实现工程化应用;箭载计算机实现超小型化;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核心部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卫星特种通信技术实现突破;研制成功长寿命电磁继电器等多种机电产品。二是专业拓展势头增强。公司在导航定位、雷达、卫星通讯等专业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为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系统集成技术取得突破。公司大力发展无人机、微系统等系统级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公司在专业融合、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公司未来产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公司努力将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融入科研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年来,共申请专利70余项,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53项,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该奖项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得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科研生产再创新佳绩 为宇航型号等提供了大量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长寿命的电子产品。产品研制能力、制造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交付数量大幅度增长。 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公司成立的四年,正是航天科技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期,按照强化基础、提升能力的总方针,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改革试点单位,公司通过大力发展核心产业,迅速实现了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 四年来,通过国家专项工程和自筹资金积极投入,新增及改造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新增工艺设备近2000余台/套,科研生产条件焕然一新,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研制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成立四年来资金的密集投入,为航天型号成功配套了研制手段,以激光、光纤惯组,集成电路设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由单件小批量向大批量生产,由为传统用户向为多层次、多领域用户配套的过渡,各专业批生产能力有了质的跨越。惯导专业通过生产能力建设,新建了平台装测、精密机加厂房,解决了长期困扰科研生产任务的瓶颈;计算机、机电组件生产能力均成倍增长;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和能力已跨入国内专用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先进行列。 打造一批新技术产业基地。四年来,公司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先后确定了北京永丰、西安航天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上海、郑州、重庆、杭州等新基地建设,为后续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积累后劲。能力建设全面带动了专业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为新型宇航级器件的研制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 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成立四年来,面对科研生产“重、大、难”的形势,公司克服生产短线瓶颈多且交付集中等困难,保持了科研生产计划完成率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经济水平跃上新台阶 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从2003年到2006年,公司总资产增长了49%,净资产增长了42%,总收入增长了70%;利润总额增长了131%,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 市场营销拓天地 健全完善营销组织体系。公司通过聘任营销经理、营销顾问,完善了营销组织;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了营销体系;通过开展全员营销、专家营销、联合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实现了公司营销指标的稳步提升。 传统领域市场稳步推进。航天领域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巩固了公司在航天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中的主力军地位。 民用产业现规模 体制机制取得新进展改革发展见成效 整体改制稳步推进。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先后完成了825厂、165厂、539厂、693厂与火箭股份的资产置换;实现了上市公司体制机制与航天电子高科技的有机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人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根据集团公司构建母子公司体制的设想和对航天时代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公司明确了整体借壳火箭股份改制上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取得了上级单位的认可并积极实施,目前200厂、289厂等一批资产已获国家批准即将置换进入火箭股份。 改革脱困取得实效。公司充分利用军工企业债转股、企业分离办社会、结构能力调整等国家政策,成功完成7107厂实施债转股并组建新公司、289厂债转股及债务回购,直接减少债务1亿多元,年减少利息支出上千万元。7107厂、289厂、165厂子弟学校移交地方,减轻了企业的历史负担。 机制创新增活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第一竞争力,体制、机制转变的关键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制度是经济杠杆的支点。 建立市场化的薪酬福利保障体系。实施了单位党政正职年薪制、市场营销激励、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激励以及对骨干人员的现金期权激励,形成与业绩贡献挂钩的激励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推进了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人才队伍喜结新硕果 为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为重点,在干部管理、人才队伍、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年壮大。目前,公司有专业技术人才5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70余人;技能人才6500余人,其中高级技能人才620余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正如公司总经理王宗银在2007年3月26日召开的公司财经及民品工作会所指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本,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之路”。这将是航天时代公司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