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竞聘
(2021-06-09 07:09:49)分类: 工作 |
提前酝酿了一年的公开竞聘终于拉开了序幕。年轻职工、不论出处,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从操作技能岗位向专业技术岗位跨越。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事,上次公开竞聘是四年前!
作为主管的我,根据以往经验开始制定方案、搜索题库。方案不断完善,题库对任何人都不能说,误导人也是很残酷的。到跟前了,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细节地图。关键点需领导拍板,领导一再说:”不急。”
开考前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在食堂堵领导,领导说:”不涉密的工作你可以准备。”干活对焦虑很有治愈作用,我准备了很多硬件、软件。
开考当天,领导调了一个得力副职,根据以前制定的文案,调集了9位业务骨干命题。领导说了命题纲要,业务骨干开始组题,7人胸有成竹、自带题库,只有二人问我有题库没,我让他们看,他们说我准备的题库过时、又去找新版题库。稍显失落但如释重负、省得命题的累、偏颇和围猎。
命题超时30分钟,考生们很紧张、一听到与试卷有关的消息,教室里的声音都制止不住。
试卷和领导的蓝图一致。感觉学历高的人吃亏,隐约感觉到:学历只是敲门砖,出了校门就应该忘掉它。带着学校刻在骨子里的自信、勤勉、务实掀开新的篇章。
发卷人说卷子还是热的。监考、改卷与前期工作相比算是体力活,但并不轻松。
结果统计出来已是夜里11点,在一线操作岗位上历练了三年的研究生、优质院校本科生都考得不错,我紧绷的心放了下来。不能违背主管连夜公示的要求、也不能半夜给领导打电话,我刚把版排好了,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发稿人员便发出去了,一整夜没怎么睡好,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虽然成绩反复核算,但会不会因为误操作把没注意到的数据破坏?这样可真是前功尽弃,尤其对不起那辛苦命题、改卷的九个人。强忍着让自己休息、没提前到办公室。一到,接到上级质疑电话:“你怎么算的成绩、怎么就这样公示出去了,领导满意不?”,成绩的算法我很有自信,领导满意不、我只能听我的主管。
领导除了对一个无妨碍的小细节不满意外,其他都没说什么。
赶紧准备接下来的方案。实作这一项前所未有,没有底气。那行动派的主管,拉上我一同到了实训场。第一次来、真与想象中的差太多。看过后有点眉目,制作日程到八点多。
第二天和领导一汇报,他全盘否定、埋怨我们的方案懒省事。接着做,又加班准备、虽然可能还是基本无用,但我不这样做,可能就进行不了,这个罪过我的良知不能承受。
领导注重细节而不指方向!我也注重细节,主管说干脆等他指示,他脑海里那么多事、哪顾得着这事?!我还在思考。反复碰撞中找到最佳方案,精神高度紧张,晚上睡不着,通知终于发出去了!
接下来是面试,看着没多少事,我想自己一个人干算了。可一打表格,发现原来精心设计过的公式因软件版本不一致都丢了、还有很多事情没定!赶紧搬救兵,同时一激灵,把每个环节交待定人,自己把思路交待清、然后象消防队员救火救急,开展得很顺利、比我预想的更好。
行动派的主管,协调好了评委、监督人员,一切都和预计的时间差不多,期盼实作考试也一样顺畅。实作没组织过,请教了好几个经常参加的人,总算摸索出了流程。
上级提前去了实训场两次,一次是定方案、一次是定答案,然后评委在一起分配任务,我挺闲的、就充分准备了四大包备品,可一到上场,还缺,不缺的也找了半天才找到———场地小、东西摊不开。慌了半天、补东补西,心有些慌,只怕别人笑自己娇气。
以往参加过比赛的考生都胸有成竹,很少下工地的女生徘徊不前,还有那个在偏远工区锻炼过的考生,被逼参赛、当班长,此刻该感恩当年不照顾的领导吧。
最后的一关,是民主收求群众意见、然后领导集体决策。因为23个考生分散在13个部门,三人组成的考察组到13个部门进行无记名测评,走访130多名群众,10个部门测评都是优秀,大多走访到的群众都是说好的、啥缺点都没有,个别说缺点的又补充一句: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优点。唯有一个部门、有两个考生,其中的一个有一般票,部门领导看到其有一般票、当场指责群众:捂住良心问自己是否公平公正?一名群众对考察组说自己准备了3人、为啥部门领导只喊了1人、质问人员是否有代表性?我们考察组给的解释是人数可以机动、关键岗位的人来了即可。部门领导感叹把自己部门的人推出去有啥不好?是不是有人操控,能否推倒再来?没见过,纪委说如果有人书面反映、等集体决策后咱定吧。
又是很折磨人的。期待下一个环节能把综合群众意见后有个定论。
而领导却想指示:剩下的环节不搞了、以前面的结果为准。这个等于把矛盾都推给部门,况且上过党委会的怎么能改呢?领导在我们的坚持下妥协了,但他责怪我们的方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增加了人为因素、把矛盾上移。
领导通知开党委会集体决策,有指责、有质疑、有否定,我都沉着应对或以脸顶着,领导一句:“他们弄到这步也不容易了,很辛苦的。”我紧张到麻木的心竟然被感动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按成绩排名择优聘用。
结束了,把整个环节给好友倾诉了一个小时,最后自我总结道:这次给我最给深刻的教训是,关键而简单的环节还是交由年轻人来办。平时看着简单、可一到紧急关头,众人都慌了手脚、连电脑里的简单公式都不好用,最后还是用了搬倒树抓老鸹的笨办法不出错。应急、集体干活,也许不得不如此,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各自发挥各自的专长吧。
精疲力尽有点快虚脱了,记录封存这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