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如何看待胆怯问题
(2015-12-09 21:20:42)分类: 家长咨询-解答疑难困惑 |
如何看待胆怯问题(醉梅)
文/醉梅
【问题咨询】
3岁多的孩子性格胆怯,在幼儿园不敢发言,不敢上台表演,要家长鼓动上台表演。妈妈很着急。希望能让孩子变得大胆。
【交流指导一】从家长成长经历中找联系
家长:
我不喜欢他的胆怯,希望他凡事能胆子大一点。
(家长不认同不接纳自己的性格,所以也不认同不接纳孩子的性格)
醉梅:
他的胆怯,你觉得很严重吗 (测定家长对孩子问题的看法)
家长:
他是个开朗的孩子,可是一有生人就完了。早上我带他出去,给他买了个最喜欢吃的东西,本来他打算在公交车上吃,可是刚上车看到了他爸爸的同事,他就没敢吃这东西,一直等人家下了车才吃。我觉得严重。
醉梅: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你觉得你自己有过胆怯的心理吗?(先引开孩子,引向家长自身)
家长:
有,我比较严重。小时候胆子很小的。上中学的时候,本来背诵的很流利的课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就背不出来。我觉得我从读师范的时候开始不胆怯的。师范真的很锻炼人的。
醉梅:
那么你现在为人处世中,你觉得你还有胆怯的表现吗。(对比过去和现在)
家长:
为了孩子,我拒绝了所有的应酬,偶尔和朋友聚会在酒桌上,让我会觉得难为情,其他时候不胆怯了。
醉梅:
你能不能简约描述一下你的性格,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了解家长性格倾向)
家长 15:39:20
读师范前是内向的,但回到家里和父母的话很多,现在是偏外向,很有亲和力的那种。我以前不是这样的,是在师范学校锻炼的。我工作在我读书的学校,老师都我和小时候截然不同。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天天都要推普训练。天天要在人前演讲。
★醉梅
师范时的锻炼,让你的变化很大。值得为你高兴。(给家长鼓励和表扬)
那么,从你的经历来看,你转变很大,也就是,小时候的胆怯内向,不是终身不变的是吧/
家长
是的。你的意思是我的孩子会自己转变。(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可塑性是强的)
★醉梅
你真聪明。有这很大的可能性。如果教育得好。把握得好,教育得合理。(给家长鼓励和表扬)
看来,人要有适合的土壤,你在大学里,大学为你提供了成长的土壤,环境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你上大学后才改变。你孩子还这么小,要相信也会有改变的。
【对话交流二】如何看待孩子的上台表演?
家长
我经常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每次故事班的登台的机会我都不错过.在登台之前我鼓励他,每次登台提出一个要求,第一次登台他表现的不好,声音很小,第二次登台前我告诉他,只要你大声讲故事,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这样的做法行吗?
★醉梅
孩子小,适当的偶尔的物质奖励是可以的。但是,今后要转为精神上的鼓励和赏识。孩子毕竟不是宠物。不能动机太明显。
家长
在幼儿园
每周2次,每月在大舞台表演一次,是家长参与的。我每次都带他去,没轮到我儿子讲的那次,我就央求老师给我儿子一次机会。这样他就比别的孩子多了登台的机会,他的表情很沉重,但讲的声音的确比第一次好的多。
★醉梅
当时孩子上台了,下来你鼓励了吗。表扬了吗。(检查家长对孩子的事后做法)
家长
鼓励了。马上买冰淇淋,不过现在孩子一想吃我平时不让吃的东西,就会说,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上台讲故事了,老师都表扬我讲得好了。但目光中能看出胆怯。是的,有进步的.
★醉梅
有进步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还要担忧?(问“为什么”,引导找原因)
家长
可能是我望子成龙心情迫切。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醉梅
是的。你能认识到是自己太心急,太迫切,是很好的。
家长
我是不是还应该这样坚持下去
★醉梅
我认为,你在鼓励孩子胆大的时候,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体察孩子的内心。要求不能太高,太高,就会退缩了。能上台讲故事,面对全班同学,已很了不起了。让孩子迈着台阶一步步上,而不是一下子要达到成人的标准。
依我看来。你确实心太急了,太迫切想改变孩子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急了,教育就会有偏差,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就会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
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孩子也不同。加上孩子受遗传基因的制约,且你们夫妻二人都是小时候胆怯,孩子的气质中,胆怯这种性格特点先天的因素就多了点。那么,要带有先天胆怯气质多一点的孩子,一下子要改变到你设定的标准,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太为难孩子了?
家长
恩,是的。恩,我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交流指导三】指导家长正确看待胆怯问题
★醉梅
现在再来谈谈关于胆怯。现在的文化观念也这样的,把胆怯划为不好的性格成分,胆怯心理不利于今后的人际交往。因为你小时候胆怯过,长大后,又尝过大胆的好处,所以,你觉得胆怯是一种缺点,不好的。
所以你不喜欢这种胆怯,因为你的不喜欢,就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身上有这种性格你也接受不了。这是一种投射心理。你不接纳不认同这种性格。自己不喜欢的,不想有的,也希望孩子不要有,不要出现。这就是投射作用。
因为你不喜欢,也不希望孩子有,因为你害怕过它,所以也害怕孩子会和你一样胆怯。你内心有恐惧,有害怕,有不安全感是吧。
家长
是的
★醉梅
正国为你内心有恐惧,有害怕,有不安全感。害怕孩子重复你的人生,你性格弱点,所以当你发现孩子身上有你的性格,所以也就特别关注,特别在乎,特别在意
。是吧。
家长
是这样的
★醉梅
因为你的关注,这种关注可能会比没有你这种心理的人更关注,也就是过度关注,过度在意
,过度在乎。而这样的过度会有什么后果呢 你想过吗。
家长
想过,会给孩子造成心里阴影
★醉梅
因为过度所以在看孩子这方面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中夸大了孩子的这方面的特点,或许在常人看来不怎么会胆小,不会太严重,觉得没什么碍事,而在你看来就是严重的。你的内心是紧张的。你就会放大了孩子的这方面的弱点。
比常人看到的还要严重。而且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得大胆一些,或你实施的练胆计划中,孩子没有达到的标准来做,你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会觉得改变孩子好难。是这样吗
家长
是的
★醉梅
你比常人看得要更严重些。比如别人认为你孩子有一分胆小,你认为孩子有两分或三分胆小。我要表达的是这意思。明白吗。
家长
我会从我身上找原因的
★醉梅
所以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自身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对孩子的要求偏向于高。所以不能心急。不能心急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有先天的遗传特点,先天气质可能是胆怯成分多了。试想
,孩子并不是橡皮泥。不是想改变就能很快改变的。只能慢慢引导,慢慢改变。如果教育的力度太大了,太重视了,弄不好孩子就会朝相反方向发展了。
家长
是的.听了你的话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
【交流指导四】如何做到教育无痕
家长要做得最好教育无痕。一个人的性格要改变,不容易的。我们只能慢慢一点点引导,不能快速地强制改变。要做到教育无痕,非常不容易的。如何教育无痕,让孩子不会觉得你在刻意改变他呢?也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从来也不要对孩子教育说:
1、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给孩子过早下“胆小”的结论,下胆小的判断。给胆小的评价。害处是,如这样评价,孩子会把大人的评价全盘吸收了。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胆小的,那么,下次做什么事的时候,遇到困难,不敢做的,就容易认为自己是胆小的,不行的。就会退缩。
2、你看其他小朋友都不会象你这样胆小——这是攀比。拿别人的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只能比出自卑。
3、妈妈希望你胆子大些——在鼓励孩子大胆去做什么事的时候这样的话,还不如在遇到孩子大胆做好了某件事时,鼓励表扬他:你胆子真大啊,你真勇敢。区别是:前者,是成人个人的需要。后者是对孩子的肯定和赏识,让孩子觉得他原来可以很大胆的。
后一篇:阳光,温暖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