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和孩子讲道理吗?
(2015-01-15 19:29:11)父母应该和孩子讲道理吗?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高高在上;孩子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是没有发言权的,对于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是不需要讲道理的。家长开始重视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特别是近十来年,对话教育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家长所接受,家长开始越来越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尊重孩子,注重与孩子的沟通。特别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厌其烦地和孩子讲道理,教给孩子各种知识。
我认识一个3岁孩子的家长,在和我谈话的时候声音是沙哑的,她对我这样解释“邹老师,我原来说话不是这样,只是有了孩子之后,成天和孩子说话,说得太多了,所以后来嗓子就这样了”。嗓子变坏了的家长只是少数,但现实生活中,和孩子说话很多的妈妈却是比比皆是。当然也有在家里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总在讲道理的爸爸。这些父母的共性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在小时候比其他的孩子出色,长大了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我完全能理解这些年轻的父母,但从我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与教育咨询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网瘾、青春期的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抗等。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后,会对家长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拒绝接受家长的教育,有的孩子一听家长说话就捂耳朵,严重的则和家长对着干,甚至可能出现极度的消极情绪、摔砸东西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家长长期的说教已经让孩子忍无可忍了,心理上早已厌烦透顶;
其次,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产生了成人感,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而这时如果家长还是沿袭以往的教育方式就会遇到反抗,压迫深反抗重嘛。
第三,由于原来这些家长把一些自己的生活常识都教给了孩子。而当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自己在校内外又学习了一些知识,认识问题具有片面性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觉得家长不如自己懂得多了,开始瞧不起家长,对家长的崇拜和信任基本没有了,所以家长在孩子心里就没有什么地位了。爱和信任是教育的前提,缺少了信任,教育得效果可想而知了。
第四,这些家长往往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更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因此,这些孩子往往存在一些个性方面的问题。到了青春期的表现就更明显了。
第五,这些孩子通过和家长的日常交往,已经对家长太了解了,或者说把家长看透了,掌握了家长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知道怎么对付家长了。而家长到了这时候却不知道孩子会怎么样,怕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中,家长完全出于劣势、被动地位,因此,教育就变得软弱无力了。
从这些出现问题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中,我逐渐发现。跟孩子讲道理的问题可能是目前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家长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或者错误地使用了讲道理这种方式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仅就这个问题谈点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是否应该和孩子讲道理?记得我攻读硕士学位时,我的导师曾经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这个研究是针对心理训练(讲道理)和肉体训练(体罚)对4岁和6岁孩子的教育效果的。研究表明,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肉体训练比心理训练效果好,也就是说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揍(当然是打屁股)可能比讲道理效果好,当然揍过之后要告诉他为什么会挨揍;而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心理训练的效果更好,就是讲道理比揍屁股的效果好。而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揍屁股可能会使孩子在将来产生攻击性行为)。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应该和孩子讲道理,而尽量不要用体罚的方式。这是一个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其次,怎样运用讲道理的方式?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过分讲道理的效果不怎么好,可能消极的后果比较大。这是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孩子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直接的活动而学习的。而讲道理更趋近于理性的思维,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特别是当成人长篇大论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就似乎一种折磨,产生情绪上的厌烦。所以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切忌长篇大论。
不能长篇大论不等于不讲道理。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规则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掌握不同场合的行为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就离不开适当地讲道理。因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发自内心地接受规则,如果儿童迫于外界压力而屈从的行为(情境性顺从)不是真正的自控,只能是一种他控。而真正从内心接受规则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自控,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要让孩子接受规则就必须理解规则,因此,一般与孩子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每条规则建立的原因。这时候适当的给儿童讲道理是必要的,但最好还是让孩子去自己总结。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过后(情绪恢复平静后),也可以适当地和孩子讨论问题,让孩子进一步理解规则。
什么时候不能讲道理?最忌讳的就是当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的时候讲道理。有些家长当孩子发脾气或苦恼的时候就讲道理,其实这是没效的,这时候由于孩子的情绪处于极端状态,什么都是听不进去的,反而会强化他的问题行为或消极情绪,他会觉得他这样做可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可能会强化他的问题行为,所以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不理睬,等情绪过后再去关注。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的消极行为对他人已经产生了影响或侵犯了他人,这时不可能不理睬了,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就是强制执行,用身体控制孩子的行为使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能进一步发展。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切忌说教,只是通过行动让孩子知道其行为是错误的,不被允许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