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担心什么,孩子就来什么

(2014-05-29 09:25:48)
分类: 每周推荐-欣赏学习提高
父母担心什么,孩子就来什么

    身边案例:孩子性格内向
    我认识一个六岁女孩的妈妈,聊天的时候,她总说自己的女儿胆小。还反复说,孩子的爸爸就是一个内向的人,这孩子有点像她爸,幼儿园的老师就说她从来不主动跟别人玩,别人要她的玩具她马上就给别人。我们在家老鼓励她,让她别怕,但她还是很胆小!
    心理分析
    这个妈妈的叙述里,首先有个假定:内向、胆小不好。她已经给这个女孩贴了一个内向、胆小的标签,并且,贴得很牢固,贴在孩子身上已经好几年了。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1.贴标签,定性。“这个孩子内向”!一个小小孩,性格完全没有定型,一切都在发展中,但妈妈就这样轻易用一个标签给孩子定了型。
    2.为标签焦虑。贴上标签后,父母开始为这个标签焦虑:内向不好。因为焦虑,他们的注意力必然会放在这个标签上,也就是说,他们的视野因为焦虑而变窄了,他们的眼睛总能发现孩子内向的指标。
    3.孩子接收信息。父母的做法,意味着父母用自己的注视,一遍遍地加固着女孩的这个标签,最后,小姑娘真的开始内化这个定性,并且,她准确地领会了父母的意思:自己很内向,这样很不好!
    4.开始恶性循环。孩子的内心,形成了一个向下的螺旋:更自卑了,也更内向了。父母更加焦虑,不停地提醒女儿:勇敢点,别怕……父母越是提醒,标签贴得越牢……
    反过来,我们看看,情况可以是怎样的:
    1.父母不贴标签,传达正向信息。就算一个小姑娘比较内向,比较羞涩,但爸妈认为这没什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相反,他们总是从正 面解读小姑娘,欣赏小姑娘,并善意地传达这样的信息:哦,你真细心,你真善于观察,你有礼貌,懂得照顾别的小朋友的感受。
    2.孩子接受正面反馈。父母的反馈就是一面面小镜子,孩子通过照这些镜子,通过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欣赏,发现自己挺好的,她接纳自己,认同自己,喜欢自己。
    3.形成良性循环。一个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小孩,怎么会不接纳周围环境呢?她用很舒服的状态与人交往。她能不受人欢迎吗?一个受欢迎的小孩,还用在乎自 己话多还是话少吗?她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于是,就算她话不多,还让人担心吗?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向上的螺旋。
    比较完后,我们会说: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用无知的关注浇灌出来的!
    
    心理效应:自我实现预言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每个人的信念,实际上在塑造着他的现实,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把这个原理用进课堂,做了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告诉老师,这个测试能发现那些最有潜力的学生,但结果仅供参考,不能透露给学生。这只是一项新发明的测试,不希望学校因此对学生区别对待,老师自 己知道就行了。实际上,老师不知道,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智商测试,老师更不知道,心理学家所谓的那些有潜力的学生,只是随机抓阄抓出来的。
    到了学期末,心理学家回到学校,看到这些学生的英文成绩,比其他学生的进步都大,数学成绩,也有很明显进步。更神奇的,是心理学家对全班同学做了智商测试,发现那些被随机抓阄抓出来的孩子,在这一年里智商有明显提升,并且在此后的长期跟踪中,这个优势一直保持着。
    点评:人们通常认为智商是生来就定了的。但是,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因为老师的信念,孩子连智商改变了。所以,信念,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欣赏孩子的某个 潜质,这个潜质就会发芽,感恩,生长,成为现实的能力。一些父母,只看到孩子表面的、暂时的、展现出来的那部分,并且更多是负面的那部分,而没有看到潜在 的、影响更为深远的、美好的那部分。其实,成人自己都有体验。在一个善意的、欣赏你的环境中,你的工作热情、投入程度和在一个对付差事的环境中,简直是天 壤之别。就人性来说,人最不愿意辜负的,是别人的欣赏和信任。
    这个实验接着往下做。心理学家告诉班上的学生,某个老师特别有水平,但并没有让这个老师知道。然后,结果更神奇,学生完成这个老师的作业,完成得最好,他们给这个老师打分也最高。实际情况是,老师根本不知情!他并没有表现得更好,而学生们却更好了。
   点评:学生看到老师身上的潜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期望看到的现实。所以我们说,期望产生结果!

    最后总结
   上面正反两个例子,我想能说明家庭基因是如何复制的。那些抱怨自己命不好、担心孩子继承某些家族的缺点、特性的人,因为不知道心理动力是如何运行的,越担心孩子的某些方面、那方面就越糟糕。可以说,有些父母是用自己的能量,浇灌了自己最害怕的东西。
    案例中的妈妈说孩子性格内向,且不说这是不是真的,性格,从生物层面来说,会有一部分是遗传的,而外向或者内向,是对性格最概括的分类,就好像两极。绝大 多数人都住在南极和北极之间,绝大多数的性格,也都在这两极之间,在这个连续光谱的某个中间位置,有些人偏内向,有些人偏外向。有些偏内向的人,谈到他喜 欢的话题时会滔滔不绝;而有些偏外向的人,有的时候也会沉默。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每个人是否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活出了自己。(文/郭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