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实练:“八问”解决问题
(2013-09-02 10:26:18)
标签:
地方第八爸爸妈妈第一个办法育儿 |
分类: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专栏 |
家长实练:“八问”解决问题
整理/醉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方法操作
第一个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地太快下判断。比如:“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你的感觉如何?”
很多时候,人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有同理心,理解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一定要认真地倾听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等孩子能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这个问题。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他想怎么做。
第四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就可以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第五个问题:“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除了孩子自己提出的方法外,再继续引导孩子继续想办法。可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作批评或判断。
第六个问题:“你现在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如是这样,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表示对孩子的支持。如果孩子要求你出面解决,而他靠后,这时你最好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一是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你再问他这个最后的问题,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示范教材
8岁的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玩,被小朋友踢了一脚。回到家见到妈妈就大哭。
(以下是家长与孩子的问与答,方便家长根据上面对照学习、掌握。当然,并不是八个问题都要提问到,家长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事情进展来灵活操作。)
家长:发生什么事情了?(第一问)
孩子(大哭):外面那个小朋友踢我了。
家长:你感觉怎么样?(第二问)
孩子:我很痛,很生气,我讨厌他!
家长:你要想怎样?(第三问)
孩子(愤怒):他踢了我,我要找他算账,去打他!
家长:这个方法后果会怎么样?(第四问)
孩子(思考):他可能还会打我。
家长: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第五问)
孩子:嗯,我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可以告诉老师,可以跟他讲理……
(当孩子想出了更妥当的办法后,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并和孩子一同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
家长:你现在决定怎么做?(第六问)
孩子:我打算跟他讲理。
家长:“你希望我做什么?”(第七问)
孩子:“你事后要表扬我!”
家长(事后):这个办法怎么样?(第八问)
孩子:谢谢妈妈,还不错。
(孩子能够解决好问题,一定要给予表扬,鼓励,和孩子一同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
课后练习
请认真留心你的孩子今后会遇到哪些难题,用今天学的八招,先在脑子里预演一下可能出现的情景,再进行实际运用。最后,检查一下效果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
整理/醉梅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你再问他这个最后的问题,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前一篇:奇妙的身体按钮
后一篇:育儿请用“1、2、3”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