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录像学观察练口才

(2013-04-12 12:36:55)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方法-适合才是最好

手机录像,学观察,练口才

练丽丹(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

 

观察力是智力的门户。说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父母们常用的做法是,选定一景物或事物,用语言吸引孩子专心去看。一次可以,多次或许孩子就腻味了,厌倦了,不愿意配合了。这怎么办呢?

这时,我们不妨利用身边的手机录像功能,把看 和说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观察力,又学会了有条理地描述事物,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孩子还觉得很有趣,更重要的是,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描述”练 习,今后孩子写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无米可炊”了。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的案例故事——

 

【智力游戏】看人坐转椅

星期天,我带虹儿(6岁)到儿童游乐场玩。坐了摇马,玩了碰碰车,虹儿又想坐转椅。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让她先观察再玩耍呢?于是我说:“我们刚刚玩过碰碰车,现在休息一会儿,我们先看那个小妹妹怎么坐转椅,当一回解说员,边看边说出来,好不好?”

虹儿点了点头。我先牵话头:“转椅开始转起来,小妹妹坐转椅里,左看看,右看看,又站了起来……”没等我说完,虹儿接过我的话:“小妹妹用手在摸转椅,左摸摸,右摸摸,很好奇……转椅又开始往回转了……”

虹儿在边看边说的时候,我及时用相机把镜头录下来。回家后,我反复播放,根据画面,和虹儿一起再次解说。在我的引导下,虹儿描述得更加详细、生动了。

游戏点评:                                           

录下镜头再播放,这个方法很好。因为观察对象 是动态的,动作是流水线式的,有时看的时候来不及口头表达,就跳到下一个动作了。镜头反复播放,可以控制画面,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也有时间更好地组织 语言,纠正现场解说时的不细致、不生动、不全面等问题。这对培养观察的细致性非常有好处。

观察动态中的活动比观察静态的事物难。这更需 要观察者集中精神去认真观察,因而提高了观察难度。只要孩子感兴趣的动态场景,都可以让孩子来边观察边解说,并且用相机录下来。比如,麻雀从眼前飞过,蚂 蚁在移动,推土机在推土,洒水车洒街道,甚至观察路人从身边走过时的情景,顾客在饭店吃饭的动作姿态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学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的练习。

 

【相关游戏】录像解说

通过解说录下的生活场景或动作镜头,培养孩子在动态中细致观察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游戏玩法:

玩法1:生活录像。

每天,爸爸、妈妈和孩子拿着有录像功能的手机,对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

行随机录像。一般录三五分钟就行,不限录像时间。大家都录好后,找一个空闲时间,播放录像画面,互相解说,根据画面从头到尾描述一遍。比如,爸爸解说孩子录的,孩子解说妈妈录的,妈妈解说爸爸录的。也可以每两人解说同一个镜头。这样,也给孩子一个语言的对照学习。

玩法2:动作录像。

这是刻意做某种动作进行的录像。每个人做一个搞笑的或幽默的动作,让他

人录下来,比如妈妈做翻箱倒柜找东西的动作,爸爸做狼吞虎咽吃东西的动作,孩子做学老头持手杖走路的动作。录好后进行解说,解说的人除了具体描述镜头外,最后还要说出是什么主题,起一个主题名称。

游戏举例:

涛涛(7岁)爸爸做了一连串动作,涛涛就用手机录像了约2分钟。然后涛涛开始播放录像镜头,进行口头描述。爸爸问:“我刚才做的是什么动作呢?”孩子答:“打的。”

还真猜对了,不过,涛涛第一次描述时讲得很简单,也不太通顺,经过爸爸的补充修改后,才形成丰富生动的描述。请看爸爸记在了本子的:

“爸爸站在路边,突然眼睛睁得很大很大,伸出脑袋,又伸出右手,拼命地

挥动手臂,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在大喊什么。很快,手臂放了下来,脑袋也垂了下来,脸上很无奈的样子。接着又抱着头,蹲了下来。突然又站了起来,双手举起来,使劲挥动,双腿还抖动着。接着双手垂了下来,闭上双眼,人倒在地上。”

    游戏提示:

·大家可以用猜拳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解说谁的录像镜头。

·留心一下孩子平时有什么不良行为习惯,比如孩子爱乱发脾气,爱生气,则大人可以表演孩子乱发脾气、爱生气的动作、表情,让孩子录下来,并由他解说。这会让他联想到自己的行为表现,这多少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

·有条件的话,用录像机录像就更好。这样画面更清晰,美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