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家庭教育指导师醉
家庭教育指导师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12
  • 关注人气:2,6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好奇心,父母要巧答

(2012-12-01 16:23:46)
标签:

更多

是什么

实物

成两

渠道

分类: 教育方法-适合才是最好

   

孩子好奇心,父母要巧答

 /练丽丹(家庭教育指导师)

 【“好奇”现象】

妈妈,为什么晚上月亮才出来,白天是太阳出来呢?“为什么鸟不会说人话?”“为什么天锅盖上有热气?”……相信很多父母都遭遇过孩子“为什么”的轰炸。我们的父母是怎么面对的呢?

我 相信有不少父母都很尽心尽力,立即给出解答,做到有问必答。这能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但这样的家长可以成为孩子 很好的知识宝典,但不是很好的启发式“教师”。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提高。还会让孩子失去思考机会,凡事不愿动脑筋, 只知要答案,非常依赖父母。

【“好奇”故事】

上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美国的费曼讲过 父亲是如何给他做科学启蒙的。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这是一只什么鸟,那是一只什么鸟的时候,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 小鸟为什么有某种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生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所以只有费曼成了科学家,而 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却没有。

【巧妙解答】

因此我们要做孩子的思维引导者,好奇心的激发者。当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时,建议这样做:

1)实答不如虚答

虚答就先不用语言作答,而是先制造观察的机 会,把孩子领到现场观察,或直接呈现实物给孩子看,让孩子在观察中了解、思考,得到答案。比如当孩子问:“月亮为什么一会儿出来了,一会儿又不见了呢?” 你可以说:“是呀,我也觉得真奇怪,走,我们到外面看看,月亮跑哪儿去了!”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孩子观察。有观察才有发现,才会得出结论。

有些问题有条件的话,可以动手做个小实验,让 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有个孩子向家长提问:“妈妈,苹果里面是什么呢?”一般我们往往会答:“里面有苹果籽。”有一个妈妈就很聪明,她 不直接回答孩子苹果里面有什么,而是说:“哦,苹果里面有什么呢?妈妈也没注意呢!来,我们切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当妈妈把将苹果切成两半给孩子 看时,孩子说:“苹果里有苹果核!”“再看看,还有什么呢?”而另外一个孩子却说:“苹果里有星星,有小花。”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

2)急答不如缓答

儿童作家杨红缨说:“现在的孩子对生活缺少亲 近感,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好奇心。信息量太丰富,获取的渠道也很多,但由此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减少。而在以往,孩子获知的渠道要少得多,他们可能没法 马上得到答案,却可以去想象不同的可能,如今,答案很快揭晓,根本没有想象的时间。”

为了让孩子有想象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当孩子问你“为什么”时,建议不要急于给答案,可以通过反问把球踢给他。可以这样说:“你说为什么?”“你认为呢?”“是你怎么想到的?”“那样又会怎么样呢?”这能帮助孩子探索得更深更广。如果发现孩子答不上来,说明已超出他的能力了,这时你再作答也不迟。如果你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或糊弄一番,而要对孩子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明白,我们到书上找找吧!”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你说可以说:“这真是个好主意,那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呢?”这是继续让孩子开动脑筋想,他也会被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吸引,饶有兴趣地跟你讨论,甚至说出更多的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