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与强化:改变抢玩具坏习惯
(2011-12-07 23:15:42)
标签:
五角星玩具自我控制能力杂谈 |
分类: 每周推荐-欣赏学习提高 |
推荐阅读:移情与强化:改变抢玩具坏习惯(转)
卓卓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照例说应该非常惹人喜欢,但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抢小朋友的玩具,渐渐地小朋友开始回避她、疏远她。卓卓妈妈为此苦恼不已。你看,今天去幼儿园接卓卓时,又有家长告状了:“你们家卓卓又抢我儿子的玩具,你可得好好说说她。”
(点评:很多幼儿都具有类似的攻击性行为,这样的儿童往往会遭到同伴的拒绝,其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其实,卓卓妈妈何尝没有说过卓卓,只是今天说了她明天就忘了。更严重的是因为小朋友不喜欢她,卓卓开始变得不爱上幼儿园了。卓卓妈妈决定想办法改掉卓卓的坏毛病。她看了很多有关养成教育的书,又征询了卓卓老师的意见,打算用角色转换和行为塑造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卓卓。
(点评: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并不是一致的,虽说道德认知先于道德行为的发展,但纯粹的道德“说教”是没有用的,必须采取行为塑造的方法使幼儿的道德行为内化,进而成为自动加工的行为。通过角色转换产生移情作用来促使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也是行之有效的。)
A:“她会不会难过呢?”
饭后,卓卓照常在看动画片。等卓卓看完后妈妈问道:“卓卓,你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当然喜欢了。”卓卓回答。“那如果妈妈把电视关了不让看,你会怎么样?”卓卓撇着嘴说:“我当然很难过,我会很伤心的。”
(点评:要想让儿童体验别人的情绪,首先必须让儿童对这种情绪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卓卓妈妈这样做正是为了使卓卓产生类似被人欺负的那种难过情绪。)
“那别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你把玩具抢走不让他玩,他会不会难过呢?”妈妈又追问。“也会很难过吧!”卓卓想了想难为情地说。
(点评:当儿童能够认识某种情绪,尤其是正处于某种情绪时,儿童会更加容易体验他人的类似情绪。)
“那你以后还抢不抢小朋友的玩具?”“不抢了。”卓卓答得很干脆。
(点评:通过角色转换使儿童体验被欺负的小朋友的心情比仅仅讲道理更为有效。而且,这也是让儿童积极参与行为矫正、养成良好行为的一个前提和保证。)
B:母子之间的契约
妈妈知道要矫正卓卓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就和卓卓作了一下约定。
1.在幼儿园,卓卓只要看到妈妈给他戴的玩具手表,就要对自己说:“我不能抢小朋友的玩具,要不然它们会难过的。”
(点评:自我暗示是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卓卓并非不知道抢玩具不好,只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明知故犯。让卓卓看到玩具手表就对自己说一番话就是一种子我暗示训练。)
2.卓卓如果在幼儿园抢小朋友的玩具,教师就给卓卓一个黄色五角星;反之卓卓若没有抢玩具,教师就给卓卓一个红色五角星;如果卓卓不仅没有抢玩具,还主动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教师就给卓卓两个红色五角星。
(点评:及时反馈是克服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一条有效原则,它可以让儿童及时了解自己的行为并经此难过调整。)
3.如果卓卓得到黄色五角星,当天回家就不能看动画片;反之若得到红色五角星,则可以看动画片。
(点评:在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强化是必不可少的。强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给予儿童喜爱的东西或拿走儿童不想要的东西,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可以是剥夺儿童喜爱的东西或给予儿童不想要的东西,以减少儿童的不良行为。)
4.每当红色五角星累积到10个时,卓卓就可以向妈妈要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价值五元左右。若卓卓想要一个价值更高的礼物,就要积累更多的红色五角星。
(点评:克服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要遵循小步子原则,不要期望儿童在一天之内就改变坏习惯,形成好习惯。)
通过移情训练,卓卓体验到了被欺负的小朋友的难过心情,决心不再欺负小友。同时,在老师和妈妈的及时反馈和有效强化下,卓卓克服了抢玩具的坏习惯,养成了主动和别人分享玩具的好习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家园互动,让卓卓从一个“人人避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人人爱之”的孩子。可见。养成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前一篇:你跟孩子玩语言吗(醉梅)
后一篇:宝宝为何爱反复听同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