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注意力,从“听”游戏开始(醉梅)

(2011-06-06 15:42:54)
标签:

醉梅

早期教育

喔喔

亲子游戏

智力开发

育儿

分类: 亲子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培养注意力,从“听”游戏开始

/练丽丹(家庭教育指导师)

 

     有的孩子喜欢在妈妈收拾碗筷时,把桌上的餐具当玩具玩,把衣服、桌子都弄得很脏。亲爱的父母们,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看待孩子的行为呢?请你看选择题:

   1立即批评、制止,从他手中夺过餐具,收起来不让他玩。

    2随孩子玩,只要不打坏餐具就行。

   3陪着孩子一起玩餐具,并引导他如何更好地玩。

    选择(1)的妈妈没有游戏意识,不知道这是个很好的游戏契机;选择(2)的妈妈比较宽容孩子的行为,但属于自由放牧式的教育;选择(3)的妈妈有游戏意识。不但宽容孩子的行为,还陪着孩子一起玩,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玩下去。这属于引导式的教育。

    实际上,选择(3)的妈妈是比较明智和智慧的。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这个行为是由好奇心引导起的,是为了满足探索的需要。在这样一个看似捣乱的动作中,其实蕴藏了智力教育的内容,它能锻炼注意力(注意听,),动手能力(手在活动),辨别能力(辨别不同的声音)。因此,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支持,为孩子提供发展注意力的环境和条件。当然,为了不影响吃饭正常进行,要在孩子吃完饭后才能玩。现在来分享一下我家的例子——

    一家人刚吃完晚饭,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儿子(3岁)开始“捣乱”了,拿起不锈钢勺子“叮当”、“叮当”地敲着桌子,那神情好像不是要捣乱,而是要奏乐。我一看,便顺水推舟地说:“呀,太好听啦!原来勺子也能敲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儿子听了,似乎真感觉是这么回事儿,就敲得更起劲了。

过了一会儿,我把一个吃完菜的不锈钢空盘子递到他面前,说:“你再敲这个试试?”

    “梆梆梆!”我的鼓励立即变成他的动力了,他把盘子敲得差点翻了身!

    “听听,这个盘子的声音和刚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装作非常专心在听的样子。
    “不一样。”儿子边敲边说。
    “怎么不一样了?”
    “声音更响。”
    “怎么个‘响’法?”
    “‘梆梆梆’的声音。”
    “嗯,还真的这样。那你再换用筷子来敲敲还是不是这声音?”我递给他筷子。
    “呀,”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眼睛一亮,“这声音好像很清脆!尖尖的,像妈妈的声音。”
     我“扑哧”一笑,玩的时候都能想到妈妈,真幸福啊!

    “那刚才‘梆梆梆’的声音又像谁的声音呢?”
   
“像爸爸的声音,粗粗的,响响的。” 他想了想说道。
   
“嗨,你的耳朵可真灵!说得真形象!”我夸奖着。
    
我还让他用不同数量的筷子敲着盘子,比较着声音的细微差别。等他敲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示意他敲其它的盘子啦、碗啦、杯子啦。到后来,他满屋子跑,他见到一样东西就敲一下,反过来问我:“什么声音?”

    嗨,什么时候我成了被教育对象了?

    婴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对五官的刺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孩子0~6岁的感官敏感期内,让孩子多听,会听,专注地听,敏锐地听,从细微中辨别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发展孩子听的敏感性和专注力。

    如果孩子喜欢在餐桌上玩东西,我们可以在孩子吃完饭后,充分利用餐具来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提供锻炼听的能力的游戏。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餐具以外,还可以把不同材料做的锅盖、面盆、小碟子、舀水勺等也从厨房搬到餐桌上让孩子尽情地敲。场地还可以从餐桌扩展到客厅、室外。玩法也可以扩展到敲任何有响声的东西。除了敲,也可以击打、推拉等,主要是通过各种玩法让孩子听不同的声音。引导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专心地听,有可能的话,让孩子用象声词形容出来,不管这象声词在汉语词典里是否存在。进一步,还可以活动编成故事。请看继续看我家的游戏故事——

     有一次,我和孩子在操场上散步,路边有个空易拉罐,孩子顺脚一踢,易拉罐就“咣当咣当”地往前跑。我说:“哈哈,这罐宝宝啊,突然长了腿,开始‘咣当咣当’往前跑啦,它跑啊跑啊,它要跑到哪儿去?”我把问题抛给儿子,儿子看到远处有颗树,便说:“它要跑到树底下去!”我接着说:“啊,罐宝宝这个时候停了下来,不再‘咣当咣当’了,它是不是累了呢?”儿子听我一说,又踢了一脚,易拉罐又往前走,他嘴上还说:“罐宝宝又会跑了!‘咣当咣当’‘咣当咣当’!”他模仿我前面的话,说:“它跑啊跑啊,它要跑到哪儿去?”……

    我们一边玩一边说,儿子不但学会了一个新词“咣当咣当”,还在我的带动下,玩起了故事接龙,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

    由此可见,只要父母有慧心,就能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变换出很多游戏;

    只要有游戏意识,就能就地取材找到有趣的游戏来玩。

    培养注意力,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注意听的机会,以发展孩子的听觉感官,培养专心听的习惯。那么还有哪些听的游戏呢?下面的游戏供父母们借鉴——

     类似游戏

    1:摇发声的玩具(3~5个月)

    你拿着拨浪鼓或摇铃在孩子的身体两侧、后背等交替着摇晃。也可以找一些体积小的发声玩具绑在四五个月的孩子的胳膊或腿上,只要孩子一动就会摇。这会让孩子觉得很好玩,因为他感到他可以控制这些玩具。当然,如果孩子玩厌了,表现的不情愿时,就要及时拿下来。#t(w/y r/h0

    2:听各种声音(24岁)

    ①听大自然声音。比如听风吹的声音,雨打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各种鸟叫声等,神秘地对孩子悄悄说:“嘘,听!现在是什么声音?”并用象声词来形容。  

    ②听人脚步声。在大街上让孩子听听人的走路声。“听听,谁走路声音很响?”“谁走路声音很小?”“他走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穿高跟鞋走路和平底鞋走哪个声音轻?”

    ③听音乐声。有不少乐曲是多种乐器合奏的,在听同一乐曲中,每次可以提不同的要求。比如这一次要求听音节而忽略其它,下一次要求听节奏而忽略其它。如果家中有电子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来弹,让孩子辨别是哪种乐器模仿出来的。

    3:制造动静(2.54岁)

    让孩子背对着你,蒙住眼睛,之后你故意发出一个动作,让孩子来辨别是什么声音。

    ①用身体制造声音。跺跺脚,轻拍手,动动嘴作咀嚼状,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还可以把一个动作多样化,比如跺跺左脚,让孩子辨别是哪只脚在动;拍出不同的声响,让孩子模仿你刚才是怎么拍的;吃东西时,让孩子猜猜你吃的是什么。

    ②用不同的东西敲出响声。敲敲地板、门、桌子、冰箱等,也可用不同的工具(如小棒,石块)敲,用不同的方式敲(如用指甲轻刮,用手拍打),等你敲完,孩子睁开眼,让他猜猜你刚才用什么东西敲的,都敲的什么。

    4.猜东西(2.54岁)

    桌上摆几个东西,告诉孩子这些是你等会要依次放进空盒子或塑料瓶里的。像钥匙啦、花生米粒啦、硬币啦、小石头啦等等。每次只放一样东西进去,摇一摇,让孩子猜猜是什么,甚至还可以用象声词描述一下声音。

    5.公鸡报晓(23岁)

    你伸长脖子,惦起脚,学公鸡的样子“喔-喔喔-喔喔喔”地叫,让孩子来模仿着叫吧!每次用不同的叫法,差别在期间有停顿。如:“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这样孩子必须认真地听你叫。同样,可以是学羊叫、学狗叫。最好,再配合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这会让游戏变得更有趣呢!

    6.我听到了××(34岁)

    在嘈杂的环境中,你主动说“这里好热闹呀!我听到了……”,以此诱导孩子也来找声音,说声音。比如,你带孩子进超市,你悄悄对孩子说:“我听到旁边的阿姨在说雪梨不错。”“我听到柜台上阿姨敲电脑键盘的声音了。”“我听到这个叔叔走路声很响,‘咚咚咚’的声音。”要求在嘈杂的环境中避开其他声音专门寻找和倾听一种声音,可以提高孩子对各种声音的辨识能力和听觉灵敏度。类似的环境还有广场、饭店、游乐场、大街上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