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汝霖
熊汝霖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98
  • 关注人气: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莫扎特的《安魂曲》所联想到的

(2006-08-05 23:51:39)
在众多莫扎特的作品之中,我最爱他的《安魂曲》(Requiem K.626)。
 
从莫扎特的《安魂曲》所联想到的
 
小时侯喜欢他比较明亮的作品,像嬉游曲、小星星主题变奏之类,那时侯不可能喜欢《安魂曲》,包括学校演出让我弹钢琴,我也只会选择一些炫耀技巧的快版乐章,如果用流行音乐的眼光来看,也就是选择那些讨好大众,有现场气氛的曲目,其实,那是相当肤浅的。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悲欢之后,甜甜的旋律再也唤不醒我沉睡的激情,感谢主,我终于会听音乐了,从听旋律到听感觉是多么巨大的一步啊!如果用写意山水来比喻,旋律不过是“形”而音乐里作曲家的情感才是“神”,其实现代的流行音乐也如此,为何大多流行音乐都如“泡泡糖”越嚼越淡,那是因为大多数创作者只注意讨巧的旋律而放弃了自我情感在音乐中的升华!如果你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只是“象”与“不象”,那你的水平基本与5、6岁的小孩差不多,同样你评价音乐的标准也不应只有“好听”与“不好听”罢?
 
我们中国人提倡写文章要“文以载道”,我就不明白为何到音乐上我们的音乐人们就不想“载”或者不能“载”了呢?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市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自己身上也找找原因呢?
 
科学越来越进步,我们宣泄情感的方式却越来越弱智,任何精神上的问题我们都习惯于到肉体上去寻找出口,喝酒、抽烟、蹦D、按摩...物质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么?一种物质欲望得到满足只不过是另一种物质欲望饥饿的开始,当这个世界的任何物质都无法让你快乐和满足的时候,也许你该开始思考:“也许我们不是为了物质而存在的”?
 
“科技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真的么?不信。
 
以下引自:中山日报 2006年7月1日 第 4188 期 B1版

 
 
一语成谶安魂曲
   1791年7月,正当莫扎特支撑着日趋衰弱的身体,忙于写作歌剧《魔笛》的音乐时,一位脸色阴沉、身穿灰衣的不速之客,为一个匿名的顾主来向莫扎特定制一首《安魂曲》,代价是五十金币(一说一百金币)。莫扎特接受了他的委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中,他苦思焦虑地从事于(安魂曲)的创作。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名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莫扎特的两个儿子

  他感到这个神秘的使命是一种不祥之兆。有一次,他突然谈论起死亡来。他含着眼泪说,他是在为自己写作《安魂曲》。接着又说“我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我深信有人在毒害我,我不能摆脱这个想法。”(后来长期流传着一种传谠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因为妒忌莫扎特的天才而毒死了他。)11月,莫扎特的身体已经虚弱不堪,时时躺倒在床,但还是在为《安魂曲》的写作操心。12月4日,莫扎特叫人把谱子拿到床上,勉强支持着,写了《热泪盈眶》(《安魂曲》的第七曲)的第一段,并试唱着女低音声部,他的妻弟霍弗唱男高音,剧院歌手沙克和革尔唱女高音和男低音,四人合唱了《热泪盈眶》的开头一段。这是《安魂曲》中最哀惋动人的一段,表现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莫扎特唱到这里,突然感到他已经不可能写完这部作品,他抛开了谱子痛哭起来。晚上,莫扎特的学生苏斯迈尔(1766-1803)来到,莫扎特对他讲了写作《安魂曲》的一些想法。莫扎特死后,没有写完的《安魂曲》的最后三乐章(《三圣》、《祝福》和《神的羔羊》),就是由他完成的。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安魂曲》的写作始终占据着莫扎特的心,他甚至在假寐的时候也鼓起了双颊,在模仿大鼓。到了午夜时,他突然坐起来,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然后把头转向一边,躺下睡着了。1791年12月5日凌晨1时,莫扎特溘然长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