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鼠的习性

(2016-12-06 10:57:37)

       我们常见的老鼠是褐家鼠,别 称:沟鼠大家鼠或挪威鼠。属于啮齿目,鼠科。是最常见的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7-20厘米,体重200-300克。鼻端圆钝,耳短厚,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尾长略短于体长,尾上鳞环比较清楚,鳞环间尚有较短的刚毛。后足较粗大,长33毫米。雌鼠乳头6对。全身毛色因栖息地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背毛一般有棕褐、灰褐、棕灰、棕黄等颜色,头及背部杂有黑色毛,腹毛一般灰白色,足背俱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地、沟边、路旁、河堤上。其掘土挖洞能力强。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出吃食两次。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记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对环境的变更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繁殖力特强,如食物条件丰富,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7-10只。幼鼠3-4个月后又可进行繁殖,食料充足差不多能1月1次。寿命约1-2年。性情粗暴,常因争食和求偶而打斗。生长繁殖:1、小母家鼠:生长40天可受孕。2、大母家鼠:生长三个月成熟,21天可怀孕。第一胎5—6个,以后每胎加一个,直到一胎达到15—16个,以后每胎减少一个,直到一胎产5—6个时,就停止繁殖。一只老鼠一年要怀8次胎,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

  食性危害:食性很杂,喜食多汁而含脂高的食物。在住宅区主要盗食粮食作各种食品,也吃垃圾、粪便。在野外主要以各种成熟的作物为食。能为害水稻、花生、番芋、荸荠、蔬菜、甘蔗等多种作物。会游泳,从水稻播种起就在秧田食稻种,随后危害嫩秧植株,孕穗期为害最烈。也吃小鱼、小虾、小蟹、昆虫等。对饥渴的耐力较差,故取食较频繁。  
             分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据传该鼠数量最多,约占全球鼠类的三分之一。

老鼠的习性主要有: 1、 老鼠昼伏夜出,喜欢在黄昏开始活动,凭嗅觉寻找食 物。晚上11点左右各自回洞中;第二天凌晨 2时左右又开始活动直至天明。   2、老鼠出洞时,两只前爪往洞边一趴,头伸出洞口,确感安全后方才出洞。   3、老鼠爱打洞,一个老鼠洞一般都有3、4个洞口。   4、 老鼠最大的特点就是储存食物。、老鼠食性很杂,几乎人们吃的它们都吃,最爱吃的是粮食、瓜子、花生等。面食类的食物,如油条、饺子、馒头、饼子等也爱吃。   6、 公鼠皮实,碰到什么吃什么,母鼠对酸、甜的食物感 兴趣。
  老鼠的食物:老鼠的食性很杂,爱吃的东西很多,几乎人们吃的东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爱吃的是粮食、瓜子、花生和油榨食品。一只老鼠一年大约可吃掉9kg粮食。

7、老鼠都有自己的地盘。同种群同家族的鼠可以自由出入,和睦相处。它们也会为争夺势力范围—地盘而展开斗争。鼠类种族不同,昼夜活动的习性也不一样。大、小家鼠是白天黑夜都活动,但夜间活动频繁。夜深人静之后,它们不再那么胆怯和紧张,有时甚至是大大方方直奔食物而去,肆无忌惮地上窜下跳,无所不为。但它并不因为黑夜而失去警惕,相反,能迅速察觉周围环境的任何改变,以减少对自己的危害,一旦有微小的响动,马上逃之夭夭。五趾跳鼠是草原上夜间活动最主要的鼠类,它凭着嗅觉能将草籽等一一刨吃。俗称"寒号虫"的复齿鼯鼠,白天隐匿巢中睡眠,清晨和傍晚时活动频繁,爬攀动作缓慢,习惯在固定地方排泄粪便。  如果你在夜深人静时起来观察老鼠的活动,会发现活动剧烈,步态敏捷,近乎调皮捣蛋似的大多是幼鼠或青年鼠。而步态迟缓,以吃喝为主,或以观看为乐的大多数是年龄稍大的鼠。幼鼠在出生后2个月以内,活动范围只是在窝内,跟母鼠作一些短距离的活动。3个月以后,它开始寻情配偶,活动力急剧加强;到9个月龄时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如果能活到18个月,那它的活动能力就显得老态龙钟了。有人估算,一只雄鼠一生跑路约3200~3400公里,雌鼠可跑8000公里,寿命长的甚至能跑1万公里。家鼠善于游泳,大家鼠在35℃水中能漂游60~72小时,潜水捕鱼可闭气30秒,在平静的水面亦可游800~1000米,游速为1.4公里/小时。  老鼠每年有两个活动高峰,一个是春季,一个是秋季。大家鼠和小家鼠一年四季都在活动,但春天庄稼长起来,一部分家鼠就离开住宅奔向田野,在地里打洞作窝繁殖后代。秋后地净场光,无食可觅,又面临冬季的到来,就又纷纷迁回住宅。

绝招:高压电子专治“鼠目寸光”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很多市民为了消灭一只在家中流窜“作案”的老鼠,拿起扫帚、挂衣钩,翻箱倒柜、四处查找。末了,老鼠没打到,却打碎了家中的玻璃镜。

  “他们的方法不对。”与老鼠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马大勇对老鼠的习性了如指掌。作为职业捕鼠人,他从未对老鼠动粗。“灭老鼠前,一定要根据房屋结构事先查看好老鼠的穴洞和出没路线,掌握科学灭鼠的方法。”

  马大勇提醒说,家庭捕鼠,一般不需使用大型的设备,买几只夹子即可。而对于房屋面积大的居民,电子捕鼠仪效果比较好。“老鼠大多‘鼠目寸光’,消灭这样的老鼠,只要事先查看活动路线,然后在其行经路线上架好铁丝,通上1600伏的高压电即可。”

  经验:老鼠并不爱大米

  在马大勇看来,“老鼠不爱大米”。“老鼠只是喜欢用牙齿磨谷子,因为它们的牙齿不断在生长,每天都要磨牙。”

  据以往的捕鼠经验,马大勇还发觉老鼠喜欢热闹的地方。有一次,他在长沙解放西路某酒吧捕老鼠,一揭开舞池的地板,40多只老鼠全部“抱头鼠窜”,“巨大的音乐声中,人在上面跳舞,这些老鼠也可能跟着在底下疯狂呢”。

  “不要以为老鼠爬不上高楼大厦,其实它们不仅可以通过高楼排水管和烟管爬上去,更喜欢住在大厦的夹层中,因为那里比较安全。”马大勇说,高楼住户家的老鼠可能比矮楼居民家的还多,灭老鼠的工作也很大。


现在 老鼠大变身:更狡猾,会轻功,爱挑食

抓了几十年的老鼠,“灭鼠大王”却感叹现在生意没那么好做了,因为老鼠越来越狡猾,也越强大了,“总之,现在的老鼠和过去不太一样了。”

变化一:不打洞了,爱钻天花板

“以前老鼠地上跑,现在天上‘飞’。现在大家都是水泥墙壁,老鼠打不了洞,所以以前的家鼠现在不大来了,而褐家鼠本领高,个头小,善攀爬,更加灵活机警,它们经常钻入天花板。” 老朱说。

变化二:更挑食了,有的老鼠爱吃辣

“以前放点麦子、谷物,老鼠就喜欢得不得了,现在就不行了。”朱师勇说,现在老鼠药都要混点香甜的食品,比如说,苹果、蛋糕之类的。

不仅如此,有些老鼠还有特殊的嗜好。就在前年,金华一家宾馆请朱师勇去抓老鼠,朱师勇换了七八种口味的老鼠药,都起不了作用,老鼠不吃。

后来,他仔细观察,发现这群老鼠居然对辣椒感兴趣。于是第二天他把鼠药混在辣椒里头,这下才把鼠害给除了。

变化三:“轻功”更高了,也更精明了

朱师勇说,现在老鼠“轻功”了得,更难抓了。

有一次,他铺好“电猫”的电线,准备等鼠上钩,结果竟看见一只老鼠从电线上头一跃而过,轻而易举躲过了电网。

“老鼠夹之类的,老鼠更是瞧都不瞧了。”朱师勇说,现在抓老鼠,就要把老鼠药混在老鼠轻易拿不到的地方。配料也要讲究,要香甜可口。“老鼠天生就是贼骨头,吃东西,要偷偷摸摸才会觉得香。”

应对 抓老鼠以前靠技术,现在靠服务

老鼠变了,“灭鼠大王”也不得不转换思路。2001年,朱师勇在义乌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了金华市首家“除四害”专业公司,并配备了现代先进的消杀工具,还派人到杭州、深圳、香港等地区学习。

然而就在几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除害公司涌现出来,让他不由地感叹生意难做,不得不靠提高服务来抢客源。

“前两天,刚买了一款手写输入软件,这样我也可以上网和客户聊。老鼠在与时俱进,’大王’也不能落伍啊。”朱师傅大笑着说到。

专家老鼠变强是被动适应城市发展,防鼠还是要勤扫除

我们身边的老鼠,真的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吗?

“这是适者生存法则造就的结果,”浙江大学动物学专家莫建初教授说,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变了,老鼠也的确发生了些变化,“它们也是被动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例如,如今老鼠吃东西刁钻了,也正是因为我们人类吃剩下的食物废弃物在不断发生变化。

莫教授介绍说,这也导致经常出现的老鼠种类都不同了。家鼠一般有四种: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和黑线姬鼠。小家鼠过去比较常见,一般喜欢钻在挨墙的柜子里做窝生活,现在家庭的柜子大多附在墙里,小家鼠就没法再这样生活了。

黑线姬鼠主要是通过下水道爬进居民家中,若堵住了下水道,黑线姬鼠也不方便出入。

而褐家鼠和黄胸鼠则不同,它们有着更高超的本领,因此在人类现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仍然可以生存下来。

“褐家鼠的爬行能力、打洞能力强,它们可以通过电线和管道等爬入老百姓家中。”莫教授说。

“其实现在一般家庭老鼠已经不多了,”莫教授说,主要还是把家里搞整洁卫生,“老鼠的记忆力非常好,如果你家里有吃的,它就会经常来,否则下次就不来了。”


常见老鼠种类:

褐家鼠   别 称:沟鼠、大家鼠或挪威鼠。属于啮齿目,鼠科。是最常见的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7-20厘米,体重200-300克。鼻端圆钝,耳短厚,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尾长略短于体长,尾上鳞环比较清楚,鳞环间尚有较短的刚毛。后足较粗大,长33毫米。雌鼠乳头6对。全身毛色因栖息地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背毛一般有棕褐、灰褐、棕灰、棕黄等颜色,头及背部杂有黑色毛,腹毛一般灰白色,足背俱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地、沟边、路旁、河堤上。其掘土挖洞能力强。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出吃食两次。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记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对环境的变更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繁殖力特强,如食物条件丰富,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7-10只。幼鼠3-4个月后又可进行繁殖,食料充足差不多能1月1次。寿命约1-2年。性情粗暴,常因争食和求偶而打斗。  食性危害:食性很杂,喜食多汁而含脂高的食物。在住宅区主要盗食粮食作各种食品,也吃垃圾、粪便。在野外主要以各种成熟的作物为食。能为害水稻、花生、番芋、荸荠、蔬菜、甘蔗等多种作物。会游泳,从水稻播种起就在秧田食稻种,随后危害嫩秧植株,孕穗期为害最烈。也吃小鱼、小虾、小蟹、昆虫等。对饥渴的耐力较差,故取食较频繁。  分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据传该鼠数量最多,约占全球鼠类的三分之一。  

黑线仓鼠   别称:小仓鼠、花背仓鼠、搬仓腮鼠或纹背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30-40克。体形较小,体肥壮。吻钝、耳圆、腮部有颊囊。背毛黄褐色,脊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吻侧、腹面及四肢下部均为灰白色,与背部毛色分界明显。四肢短,尾短还不到体长的四分之一。  生活习性:栖于草原、半荒漠、农田、山坡等处,偶尔进入室内。喜独居。日夜都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活动范围较小,多在数10米以内。没有冬眠习惯,但冬季较少出洞。主要靠嘴内左右各一颊囊搬运粮食贮入洞内越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能繁殖。每年4-5月、8-9月各有一个繁殖高峰;一般每年4-5胎,每胎产仔鼠5-8只。  食性危害:食性杂,喜食粮油作物的种子和幼苗,造成播种期后农田严重缺苗断垄。对小麦、黄豆、绿豆、豌豆、玉米、高粱、花生等农作物危害较严重。  分布:以平原和低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安徽、河南、陕西、河北、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  

黑线姬鼠   别 称:田姬鼠,属于啮齿目,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100克左右。外形和小家鼠很相似。它有一明显的特征,就是背部中央有一黑色的条纹,从两耳之间一直延伸到尾基,有少数地区的黑纹不太明显甚或无此纹。背部和其他部位毛呈棕褐色、浅棕或略带棕红色。夏毛深于冬毛。腹毛及四肢内侧毛灰白色。头长、耳短,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前足掌中央的二个肉垫较小,后足跖部短。尾短于体长,上面近黑色,下面白色,毛短可见鳞环裸露。  生活习性:广泛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湖洼,以平原农业区较多,有些草原森林边缘和采伐地也能见到。喜栖居于向阳潮湿、近水的旱田、田埂、堤边、土丘、杂草丛及柴草垛中。主要在夜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没有冬眠习惯,可随自然条件和食物来源而迁移。放水或大雨后田中积水时,向田埂集中,多雨季节,向地势较高处转移。夏季天气炎热,作物生长茂盛,隐蔽条件良好,又非主要繁殖季节,多不挖洞筑巢,随食源而流动。入秋后,天气转冷,又值繁殖高峰季节,多筑巢以避寒和产仔。入冬后,田野食源缺少,有的鼠迁至附近的场上和草垛中,少数进入住宅。开春转暖后又返回野外。繁殖期较长,3-10月均可怀孕。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在夏季繁殖;在中部、南部,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高峰季节。春季在4-5月,秋季在9-10月,秋峰一般高于春峰,12月至次年2月很少繁殖。在繁殖高峰季节,雌鼠每月可产仔一次,一般每年5-6胎,每胎产仔鼠5-8只。寿命约一年半左右。  食性危害:食性杂,主要吃植物种子、青苗、根、茎以及少量昆虫等。喜食水稻、麦类、豆类、高粱、番芋、花生。也能危害树苗。在春天播种后,就开始危害青苗,秋收后,又钻到收割后的粮食堆下,大量糟蹋粮食。  分布:从平原到山区,从农田到林区都有。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河北、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小家鼠   别 称:小鼠、鼢鼠或小耗子,属于啮齿目,鼠科。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7厘米左右,体重15-20克。鼻尖而短,耳壳亦不长,耳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上颌门齿,从侧面看,有一明显缺刻。背毛呈灰褐色和黑灰色,腹毛灰黄色或灰白色。也间有棕色、纯白色出现。尾尖细,略短于体长。  生活习性:栖息于住宅、厨房、仓库、柜厨、箱盒、抽屉、地板或杂物堆中,在野外多居住在农田的田埂上,或居住区附近的柴草堆内。成鼠常独居,仅在交尾阶段或哺乳期可见一洞数鼠。该鼠昼夜都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晚上,多在地面沿墙根和家具旁边行动。奔跑迅速,攀登能力强。在开春后部分小家鼠迁居野外,秋末再逐渐迁回住宅区。体形小,可随家具、杂物和交通工具等迁入远处。繁殖能力很强,在生活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怀孕期约20天,产后马上又能交配受孕。春、秋各有一次繁殖高峰,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6-8只。仔鼠2-3个月性成熟后即可繁殖。  食性危害:食性杂,人所吃的东西以及田间的各种谷类作物,几乎无不爱吃。较喜食各种种子,尤其喜吃小粒谷物种子。在野外也吃草叶、草籽和少量昆虫。它取食的特点是时断时续,场所不固定,经常来往于食物和栖息处之间。  分布: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家栖鼠。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均有发现。危害农林业、食品和衣物等十分严重,是城市、农村防治的主要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灭鼠药中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