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某天下午,北京丽晶酒店的健身会所,28岁的王励勤正由着摄影师摆布做出各种造型。和以前的情形一样,先是拘谨,随后放开,这就是典型的王励勤性格。身高1米86的王励勤腿长胳膊长,随便摆那么两个姿势,已经很有时尚明星的架势,只是他的表情不能配合姿势整的更酷一点儿,一丝察觉不到的微笑总是摆在嘴角,当过奥运冠军,当过世锦赛冠军,今天的王励勤还是有些腼腆。
除了采访,和王励勤交谈的第一句话是2004年在厦门,当时我穿着一件“赛车时代”同事从国外带回来的法拉利短袖T恤,王励勤跑过来问我:“你这件衣服是在哪里买的?”尔后,我了解到王励勤喜欢赛车、喜欢法拉利、喜欢舒马赫;再然后,知道他喜欢喝酸奶,特别是优酪乳,喜欢吃上海“天喔”牌盐晶铺子的葡萄干……
出生于上海的王励勤天生对时尚敏感,当季流行的服饰和配饰一定会出现在他的衣橱里,2006年初皮草卷土重来,王励勤和施之皓、李晓东三个人一起上封面,在《乒乓世界》简陋的摄影棚里,两个上海男人不约而同穿了皮草,一个毛领夹克,一个皮草的背心,颜色选择的是经久不衰的纯黑。
王励勤喜欢唱歌已经不是秘密,每次封闭集训他的大箱子里一定装着个小小的白色音箱,不过,里面放的歌我都没听过。王励勤对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有兴趣,有时候看到我的MP3,他会好奇地拿起来问:“你都有些什么歌?”话音未落,他又来一句:“你这里边也不会有什么好歌!”然后不屑地把MP3放了下来。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王励勤,那你就错了!中国乒乓球队男一号不会如此简单!我们看到的只是王励勤的某一方面,他把那些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挫折都放在心里,给你的笑容,有阳光,很灿烂!
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已经预料到王励勤不可能告诉我们太多细节,他不是一个愿意和别人分享痛苦的人,他性格中内向的成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候自己在琢磨,王励勤的这种性格到底适不适合当一名运动员?从心理学上分析,答案有可能肯定,也有可能否定。不过,分析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截止他目前已经获得的成就,就已经可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了。
他说——
我最难的时候有两个阶段,一个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还有一个阶段是2003年。
在听他细说之前,我们再熟悉一下王励勤获得各个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时间表——
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男双冠军(和阎森)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男双冠军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郭跃)、男单冠军
2006年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这个时间表清楚告诉我们,王励勤在1999年为什么会觉得难!在乒乓队这样一支队伍里,抬头一个世界冠军,低头一个奥运冠军,对于那些还没能取得荣誉的人,要跨越这一步何止千难万险。看过悉尼奥运会男双比赛的人都会记得那样一个画面,在战胜孔令辉、刘国梁之后,小个子阎森跳到王励勤怀里,两个人激动相拥的场面教人不胜唏嘘……
他说——
1999年,自己还没拿过世界冠军,第一步的跨出对我自己的乒乓生涯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2000年悉尼夺冠使自己能够树立这种信心吧。包括原来往往在大赛中失常,也是因为很多问题自己没有意识到或是重视。在奥运会突破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在原来差的一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接下来2001年非常不错,大阪世锦赛拿了单打冠军,随后2002年釜山亚运会拿到了男单。2003年开始改11 分赛制,改了之后,对11分制这种比赛规则上面,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规律。不光是我,我想作为男线上面来说,都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记得那个刚改11分制的时候队里的前景不是特别好,包括一些公开赛,偶然性明显增大了,作为我来说也是,所以说,那一段时间过的特别地难。
从2003年底以后,慢慢对11分制有了实质性的了解,包括规则啊,包括自己的技战术上面啊,规律啊,都找到一些。在一些公开赛当中吧,进行一些调整,最后应该说成绩有所恢复吧!
王励勤在说这些的时候,神情很轻松,甚至有些漠然,仿佛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苦痛根本与他无关!一个可以放下过去的人,才能更轻松地面对未来,也许王励勤参透了这个道理。2001年大阪世乒赛王励勤获得了男单和男双和男团三枚金牌,我们记得胜利后的王励勤把脸埋在毛巾里哭,他却只记得在获得团体金牌的过程中,他并没有站在半决赛和决赛球台前!
他说——
在大阪那次我觉得主要算调整的比较好,记得那段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团体赛8进4输了一场波尔,那时候他还不像现在水平这么强,赛前对波尔的分析、了解还不是特别多,也不是我们的主要对手,而我自己,在场上的自信和必胜的信念也不强。比赛只打了两局,两局都有机会,第一局19:16领先,第二局一开始落后特别特别多,但打到最后以19:21输的,如果自己场上应变再快一点儿,还是有机会赢!
之后在团体赛的半决赛和决赛都没有上场,当时真的非常希望能参加决赛,最后没能上场确实感觉遗憾。当时施之皓指导跟我聊了,告诫我不要受影响,也告诉我怎么能够在下面的比赛调整过来。包括蔡指导也跟我说,像我这样输一场也许是好事儿。他说,其他人在团体赛赢了之后状态都比较好,但在思想准备上不会像你这么充分,尤其是像你发现问题了之后,知道自己需要从哪方面改进,而且你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团体没打好,你的目标肯定只有单项!
后面调整的不错,双打,包括单打,一步一步的,每一场球准备的都是非常充分的,包括最后一场跟孔令辉决赛。第一次进决赛应该说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吧,那时候从自己的水平上来说,有能力去战胜孔令辉,但是从经验来说,包括大赛的这种综合能力上面孔令辉要高于我。一上场我就0比2落后,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怀疑自己,还是坚持技战术的发挥,最后连赢三局,直至取胜。那时候自己在场上的这种自信,还是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如何面对媒体”
在我的印象里,王励勤是一个内向而且腼腆的人,喜欢拍照片,不喜欢接受采访。每次比赛之后把话筒递给他,他说的全是技术话题,回合球以及比分他记得特别清楚,但是绝不告诉你他在赛场内外的情绪。每一位知名运动员和媒体打交道多了,都会锻炼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王励勤的方法是——隐藏。
他说——
在你赢球了之后,所有人都会说你好的,但是在赢球里边肯定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另外,你失败了,大家又都说你不行,其实不可能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我觉得一场球的赢和输,你自己知道自己赢在哪输在哪,包括这场球值不值得,这才是最主要的。
(什么叫做值不值得?)比赛这个东西很难讲,尤其男子项目大家水平相差都不会很大,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都会赢。你站在赛场上,真正的使用了自己平时练的东西,发挥了出了水平。面对对手的进攻,你想办法了,也去变化了,而不是显得束手无策。但是对方发挥得比你更好一些,包括运气啊,一些其他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输了比赛,可以说问心无愧的这种。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这叫做值得!
我现在基本上不太在乎媒体说什么,我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判断和评估。这么多年打下来,早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了吧!现在我不太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包括我的教练,可以从别人的言语里面吸取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或者从另外一个思想当中去听取和借鉴,但是我认为别人说的不对的、或是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的,我可以不去接受。因为毕竟打球,尤其是打到高水平了之后,一定要以自己的想法为主!
话题之 “如何与人沟通”
和他相处久了,你会觉得28岁的王励勤还只是个大男孩,运动队单纯的环境让他没有那么多心计。但是,单纯并不意味着打开心门,内向的性格有时候会造成一种障碍。
他说——
性格上面有一定关系,可能是我平时说话比较少,但是我不认为自己把自己藏起来了。现在跟教练员,跟队员的沟通比原来好很多了,尤其是教练员,在思想上的沟通会比较多。这种沟通上的进步是因为有一些成功的体会,2006年团体赛之前,我跟教练员聊得比较多,在赛、在比赛期间,跟主管教练、跟刘指导聊得都比较多。一是全队的这个状况啊,还有对国外的队的了解啊、分析啊,再加上自己对自己的分析等等,全方位的,我的角度、教练的角度,看待问题肯定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有一个交流,这样的话能够帮助自己看到一些看不到的问题。
作为一个运动员,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弥足珍贵,现在的王励勤已经稳稳当当坐在了中国乒乓队男一号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他的脑子里必须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站在这个高度,是荣誉,更是莫大的考验。
他说——
因为站在不同角度上看问题是不一样的,对于我来说,团体赛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单打。去年的不来梅团体赛把我作为全队的核心,我觉得自己一定要体现出这种作用,不能说你状态好的时候要体现出这种水平,最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怎么样能够坚持住,在关键时刻要为这个队起到够扭转困难的这个作用!
和以往乒乓队的核心人物相比,王励勤并不象刘国梁、孔令辉那样从小有着当大哥的梦想,来来往往,呼朋唤友的。在我们眼里,王励勤象一名武侠小说里常写的独行侠,但是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单打独斗,而乒乓队更看重的是团体作战的英雄,要想成为真正的王者,王励勤需要改变自己。
他说——
从我性格上来讲,不喜欢这种在言语上面啊,包括表情上面啊表现得比较多的方式,有点不习惯。但是另一方面,在队里面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又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怎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和全队更好的交流、沟通,让自己具有一种人格魅力,是我目前需要锻炼的。
“萨格勒布世乒赛”
2001年的大阪,2005年的上海,王励勤两次捧起了圣·勃莱德杯,这样的成绩让我们觉得他在世界锦标赛上几乎没有障碍,甚至等着给他安上一个外号:“世锦赛先生”。但是王励勤自己却仍然处于压力之中,这种压力完全发自他的内在。
他说——
并不是你拿过冠军的比赛就会感觉没有障碍,所有的运动员,他们每一次参加比赛都会想办法拿到这个冠军,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虽然我已经拿过两届世锦赛男单冠军了,但肯定不会感觉特别轻松。从关注程度来说,世锦赛第二,但是从总体水平、含金量来说应该算第一的,因为它参加的人最多的,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选手都可以参加。不管拿过几个冠军,每一次我都觉得难度是一样大,而且现在对手们对我的了解越来越多了,困难也会越来越大!
每一次的比赛,只要想赢就一定会有压力,而且我认为有压力是正常的,如果你能够面对这些压力,自己调整好,在比赛中还能够正常的发挥,这才是真正水平的体现。毫无压力地参加比赛,我觉得反而不好!
每一位成功运动员都会总结出一套理论,这套理论也许你不能理解,但是对他却绝对的实用。从1993年进入国家到,到现在获得过多少枚金牌,王励勤未必能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目,但他对如何取得这些金牌的过程却记得清清楚楚。刚开始的几年,总是别人告诉他要做什么,该怎么做;14年过去了,27岁的他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怎么做。
萨格勒布世锦赛是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世界级的单项赛事,这场比赛究竟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应该怎样去打?王励勤早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谱。
他说——
世锦赛的金牌我肯定想拿,但是怎样去拿?怎样拿的有价值?在这个拿金牌的过程中,对于平时练的新的技战术,在什么时机使用,要有比较明显的记忆或者体会,下来自己才会比较容易得去总结,接着进一步怎么去练、怎么去调整,使用好。能够把自己平时练的东西打出来,但又不是盲目使用一些技战术,而不考虑胜负啊、比赛啊,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种状态。所以说不光是取得成绩,取得成绩是首要的,同时跟原来比还要有所突破吧!
萨格勒布离北京有多远?这个距离不仅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
他说——
不光男单吧,我觉得团体赛也是非常重要的!团体赛是第一次加入奥运会,意义非常重大,对我们来说,第一块金牌是团体,肯定先要力争把团体打好!在团体打好的情况下,单打的这种压力肯定会小很多的。这两块金牌自己都想力争去打、去拿,而不是说自己非要去拿这个单打,重点我觉得都有,但首先还是团体。
“我的运动生涯”
他说——
目前我还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运动生涯的期限,也不需要刻意给自己订这样一个期限,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具备这个水平,你肯定会继续打下去的,即使你不想打,队里也需要你打;如果有一天你不具备这个水平了,想硬撑也撑不下去,你肯定要被淘汰的,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说我不想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我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尽力去延长自己的运动的生涯。一方面在技术上要有不断的创新,另外在体能方面能够保持非常好的身体素质。
“事业与爱情”
他说——
我感觉自己还没有到谈及这种个人情况的时候,虽然可以谈恋爱,但也不是非要怎么样,定下这种关系。换一种方式就是说,谈朋友可以,但不一定非要有进一步的结果。我是这样理解的,谈恋爱如果处理的好,对人的心理、思想可以起放松作用;如果处理得不好,又会给你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是造成一些对精力方面的影响。你看我们目前这种状态,时间安排非常紧,压力也比较大,毕竟运动员的生涯也就这几年,所以说还是应该以乒乓球为重,肯定不能影响比赛或是训练!
基本上我目前其他的事对我影响不是很大,生活中百分之九十是乒乓球,家里人怕影响我,很少打电话过来,主要是我打电话给他们,有事儿了他们才给我打电话,父母亲不想影响我训练。
<乒乓世界,2007年第6期>
小记:这一期有他封面故事的杂志,被他在萨格勒布世乒赛男单赛后放在圣·勃莱德奖杯上合影,我很骄傲,无比骄傲,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