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说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读书会: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故事

(2020-07-07 16:42:15)
标签:

2020全国1卷作文

分类: 我说作文

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让人心感觉异样。

2020全国卷共五套,2卷和全国新高考1卷与疫情有关——2卷是“青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1卷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全国3卷是青年主题。全国新高考2卷可理解为“文化和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可以说这四套试卷都与当下热点话题有关,也是各学校各路备考机构猜押的内容,或者说这四套卷子的作为内容与相关立意都在全国高三备考猜押之内。而只有全国1卷文题,感觉出人意外:除读书会发言稿这样的情境任务要求外,其主题内容似乎远离热点,出乎猜押。

就全国1卷材料主题内容来看,本作文似乎又回归了十几年前,“智子疑邻”(2003年全国1卷作文),“乌鸦捉小羊”(2006年全国1卷作文)这样的材料作文,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立意作文。

只是在任务要求上是读书会发言稿,所以形式上看是旧作文与新作文的结合体。但若细究一下,这个情景下的任务要求应该对作文本身构思影响不大,作文开头结尾稍加点缀读书会的内容即可,甚至如果不点缀也可能怎么不伤大雅。当然在命题者意图看来,可能含有一个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导向。如果是出于这个考虑设置读书会这个情境的话,可能实际上会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当然,话说回来,本作文难度不大,三个人的角度基本是上常态角度,谈不上思辨。从齐桓公角度可以是知人善任,度量、胸怀等(才能成就大业)(管理者角度);从鲍叔牙可以是知己、伯乐,善于发现人才,(舍己让贤,这一方面写品格,但本文题重点角度还是能“知人”,这一点把握的时候需要慎重);从管仲角度可以是忠(这一层需要辩证思考),小义与大义,人生的价值等。

 

就行文写作来说,从齐桓公和鲍叔牙角度立意,比较容易,选择这样立意的学生应该比较普遍,但可能难以深刻,作文较容易写成话题作文。对从齐桓公角度如果能把握好“个人品质与成就”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佳,当为一级立意中上。

管仲角度学生可能较难把握,但如果挖掘好了,写出对人生价值与贡献方面的思考等层次,更容易深刻,更容易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文要求没有谈到综合角度,只是说“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原则上是论某个人,其他人物只宜作为行文的比照,但行文上可能出现综合评述论述情况,对此,可能需要具体评分细则的介入。

总之,就整体上看,2020全国1卷作文似乎主要是“知人用人与人才如何成为真正的人才(尽其才)”之旨。(另,此处从孔子的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看来,还有一层正确价值的的含义。)

 

 

2020全国1卷出题思路反猜押确实做到了,难度不大但思路确实出乎意料。我们感觉是远离热点问题,但是否真正如此,也难以个骤论,可能命题人另有深意。


 

                                                                                          西辙 

                            2020/7/7

 

附录:2020高考作文原题

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6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微写作(10)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

  (2)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3)请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