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孟子》2019——“鲁欲使慎子为将军”篇(《孟子告子下》12.9)

(2019-10-20 11:59:13)
标签:

孟子

孟子·告子下

分类: 读书与思考

鲁国想要用慎子为将军,孟子说“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的人不容于尧舜之世,即便是这人能攻胜战克,开疆辟土,也不可以①。

慎子勃然不悦,说这道理我不明白的。

孟子说:其一,(按照礼)诸侯土地方百里,而鲁国现在五倍于此,应该减损,不应扩充。其二,用杀人的手段来获得土地,仁者更是不为。其三,为臣之职责是致力于引导君主行大道,行仁政,而不是助纣为虐。

这一则虽然很短,但是体现的儒家思想非常丰富宏深。

一、礼的思想,这里不论。

二、仁的思想。批评杀人求地。②

这里的杀人,可以理解为两种内涵。

第一,   杀他国之人。

为了掠夺土地,发动战争,杀害他国人们,这是侵略(试想日本侵华之历史)。而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天下归仁,社会大同。所以,孟子说“当今世,欲治平天下,舍我其谁”。孟子是想借助某一国实行仁政,最后天下共行享仁政。孟子要治平的是天下,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强大。这是儒家的仁,是儒家的大博爱,大情怀。孟子对梁襄王也说过,天下统一才能安定,而“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第二,   杀本国之人。

为了掠夺土地,强一己之国,驱使百姓冲锋陷阵,最后血洒战场。这是把百姓当成成就自己,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孟子也曾这样批评过梁惠王:“不仁哉梁惠王也”,因为“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以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尽心下》)

而在这一段文字里,我觉得这一点才是孟子批评的重点。因为这一点正好照应孟子开始说的第一句话“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孟子主张仁政。仁政的内容一是关心民生,使百姓衣食住行无虞。二是,重视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其实,如果深究孟子的仁政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而且是有体系的秉持儒家的教育理念:明孝悌,懂道德之人(“申之以孝悌之义”)——士(君子)(无恒产而有恒心,大丈夫)——圣人(求放心,致良知③,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④”,此与大学之道明德亲民止至善相契合)(见拙文《读<<孟子>2018:士与民》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也是儒家,是把人当成目的,而不是工具。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成为明悟天道真理的觉悟者,崇高者。而不是工具,人与人之间不是工具的关系,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孔子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一思想)

这是儒家思想极为伟大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这句话,翻译为“不教化百姓,却利用他们,这是害民”;即便不这样翻译,也可以看出孟子对教育的看重。

 

三、关于为臣之责:“务引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孟子主张仁政。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君道,行仁政。臣道,辅助君行仁政。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所主张的君臣关系。分工不同,宗旨相同。臣也不应是君主的工具。他批评张仪公孙衍之徒,说他们“以顺为正”,顺从君主的欲望,是妾妇之道,不是秉持仁义,有操守有坚守的大丈夫之道。“以顺为正”,自然也使自己成为实现君主欲望的工具,“逢君之恶”(当然也以此求取自己的利益)。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又说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又说“闻诛一夫纣也,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此见孟子君臣平等之关系,也见其“忠道不忠君”的儒家光辉思想。

臣不是君的工具,而是与君共同承担行道行仁之责的平等者。

 

孟子批评君不行君道,臣不行臣道,君行纣行,臣助纣虐。

这一点让人想到黄宗羲的《明夷代访录》其“原君”“原臣”之思想,原君臣之本当为分工合作,共为天下牟福祉者。而后世则成为专制者——君为专制之君,臣为助君行专制的工具或帮凶,共谋天下以利己者。

 

此孟子之学,一可化为修心体性,成宋明理学;一可化为政治事功,经世致用。

 

        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孟子·告子下》)

       “克己复礼以为仁”,孟子这里的仁的内容,当然也体现在守礼的方面。一如本节孟子所言“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求放心,致良知虽由王阳明心学极大阐发,笔者以为实切合孟子本意。

       《孟子·尽心上》

                                                                                                                    西辙 

                                                                                                                2019/10/18-20

 

附:《孟子·告子下》12.9“鲁欲使慎子为将军”篇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於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