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溉(song ji )镇,位于重庆永川市最南端的长江北岸,因镇内有松子山、溉(ji
)水而取名松溉。松溉建镇历史悠久,镇史辉煌。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松溉镇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名列第五。
松溉为千年古镇,其始建时间现无法考证,但根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子少南,与苏东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为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松既设馆教学,死后葬于松溉,可知当时此地已有场镇。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设县治于松溉。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和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知县徐先登上任、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任知县赵国显,均设县治于此。
清乾隆《永川县志》记述的“乡甲旧里”中的“松子里”,即指此处。松溉玉皇观内明朝万历年间知县徐先登德政碑文记载,县治曾移此。清光绪《永川县志》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赵国显也设县治于此,招抚流亡。康熙四年(1665年)县治迁回县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曾于此设总爷衙门,与县城一样修有城隍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设把总。民国初年,名松溉场。民国22年(1933年),名松溉乡。民国24年名松溉联保。民国27年10月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在此设立纺织实验区,名松溉实验乡,实行厂乡合一,厂长兼乡长。民国29年,名松溉镇,直至永川县解放。
历史上的松溉,是永川、荣昌、隆昌、内江一带商贾来往重庆的物资集散枢纽。松溉有上、中、下码头3个,除当地的137艘小木船外,还有民生公司的趸船1艘。上码头,为人力行运输装卸的码头,主要停泊宜宾、乐山的酒船和重庆、泸州的过往船只。运进的物资有棉花、棉纱、匹头、药材等,运出的是荣昌、隆昌的夏布、折扇。中码头,为小力行(挑脚)运输装卸处,运进的货物有金堂叶子烟、内江的糖、乐山的丝绸,江安的竹制品等;运出的是大米、黄豆、油、酒等。下码头,停泊渡江船只载人载货过江,对岸江津的蔬菜、柑橘、甘蔗、竹木、畜禽等又运到松溉,大部分在此销售,小部分转运外地。当时的陆路运输,全靠人挑马驮。每天,从荣昌、隆昌及永川县境各地来此运货的骡马、黄牛近千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当地流传的民谣“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正是松溉码头热闹景象的真实写照。
居住在喧嚣城市的人,一踏入古镇即可感受到松溉的“三清”: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溉的七绝更让人流连忘返:一是明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近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故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使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
松溉现在的新街子、半边街、观音阁、黄桷树、核桃街以及大阳沟、正街、临江街等老街的石板路和民居大部分还原样地保存下来……
清光绪《永川县志·舆地·山川》记载:“松子溉,邑之雄镇也。商旅云集,设有水塘汛,查缉奸盗。又下曰东岳沱,深数十丈,石刻‘澄江如练’四字(郡守陈邦器书)。沱上北岸,有后溪水来注之。东岳沱之前,曰哑巴溉,水最险恶,往来舟子不敢作欸乃声,故此以名。其下流有巨石立江边,形如虾蟆。水涨及虾蟆口,船无敢上下者。过此为大矶硇滩,江流至彼,乃入江津界。”
松溉的溉是指溉(jì)水。长江环绕松溉七公里,以前这里水势非常险,形成很大的漩涡,船只根本不敢单独行驶,必须等到几人相互帮助才能安全绕过去。绕过漩涡前面又有块一巨石,稍不小心便会有触礁的危险。古书里称凶险的水为溉水。这里又被称为“哑巴溉”,就是溉水中最凶险的水的意思。
由于境内的松子山、溉水,松溉(song jì
)原本是叫松子溉(jì) ,简称为松溉。松溉便这样得名。
小镇名称写作“松溉(song gai)”,却被叫作松既(dong ji)。
查遍1990前的《新华字典》、《汉语大词典》,竟找不到溉“gai”可以读既“ji”的依据。
传说:始作俑者据说是古时候此地的一位举人。功成名就在异乡为官。一次省亲回乡,竟把松溉念成了松既。举人老爷却又死要面子,坚持读松既,一时间众人皆瞠目结舌。标志着饱读诗书的举人身份,又是高官,这在小镇上是被乡人崇拜的圣明人物,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低级的失误呢,人们百思之后认定,此中肯定有高明的用意,于是便都跟着举人说松既。一直传到今天,慢慢字面上也就写成了松既。
正解:让谬误成为真理,还是保留一段传统,或者举人老爷的读法本是正确的呢?永川区政府曾向重庆市政府提出了将“松既镇”恢复更名为“松溉镇”的请示。重庆市政府经过研究给出了结论:“溉”通常读为“gai”,作地名有时读“jì”,此读音在《康熙字典》中有专门注解;在1990年1版《汉语大词典》中,也将“溉”专门注释为“溉读为既”。2005年,重庆市政府根据松溉镇的历史由来和相关历史记载,为尊重历史,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挖掘松溉镇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该镇的发展,重庆市政府同意将永川区松既镇更名为松溉镇,其管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松溉镇在迎合读音改名松既镇后,又恢复了本名松溉镇。
可见,是传说中举人老爷的误读,还是学问高深,中文字的多音字的演变如同小镇数不清的灰瓦片,一样令人困惑,但却使这小镇颇不普通。(摘自“百度百科”)
上个月端午节这天,应朋友之邀,前往距主城区一百多公里的永川松溉古镇一游。虽然下着小雨,但雨中的小镇也别有一番情趣……(未完待续)































重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