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镇和《东斋记事》

(2012-12-23 14:01:00)
标签:

范镇

东斋记事

读书笔记

文化

分类: 黄台书话

范镇和《东斋记事》

 

《东斋记事》五卷,又补遗一卷,附录辑佚若干条,宋范镇(1007-1088)撰,汝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唐宋史料笔记丛书本,200693印。与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共为一册。

现在的人知道范镇的大概不多。但据苏轼(1037-1011)为他写的《墓志铭》可知,范氏在当时却名气很大。

 

熙宁、元丰间,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曰君实、景仁。其道德风流,足以师表当世,其议论可否,足以荣辱天下。二公盖相得甚欢,皆自以为莫及,曰:“吾与子生同志,死当同传。”而天下之人,亦无敢优劣之者。[]

 

君实即司马光(1019-1086),景仁即范镇,二人齐名,时人难分轩轾,可见名气非同一般。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司马光因主编有《资治通鉴》,又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佳话,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除了专门研治宋史者外,知道范镇的却愈来愈少了。

据《宋史》本传载:范镇,字景仁,为成都华阳(今成都)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历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累封蜀郡公。仕宦生涯长达五十年,历北宋仁、英、神、哲四朝,有文名,知音乐,还参与过《新唐书》的修撰,而在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斗争中,他是站在反对派——司马光一边的。

范镇著述颇丰。据苏轼《墓志铭》所列,有《文集》百卷及其他著作9种计78卷。《东斋记事》是范镇写的一部有关时事见闻的笔记。据其《自序》所说,此书写于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写作目的,旨在仿效唐人“著书以述当时之事”,俾使后人有可考证,内容全系“追忆阁中及在侍从时交游、语言与夫里俗传说”。因写成于居第之东斋,故名《东斋记事》。因其意在存史,所以写作态度是严肃的,涉及的北宋故事、典章制度、人物逸事及蜀地风土人情等,大都持之有据,因而为南宋以来史家所重视。

但这本书在流传过程中还是散佚了。按《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十二卷;苏轼所作《墓志铭》说是十卷,《文献通考·经籍考》采用苏说,应该可信。但到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已不得原书,称“旧本久佚”,馆臣把从《永乐大典》收录的内容分为五卷,另外从江少虞《事实类苑》、曾慥《类说》中辑录了部分佚文,作为补遗一卷,成了现在本书正文的样子[②]

书中资料,不避琐屑,应该主要对治各专门史及蜀地社会风俗者有助益。一般读者读之,未必能有兴趣。予所喜者,有以下数条。

其一,“文彦博平抑米价”(条目标题为笔者所加,下同):

 

文潞公任成都府日,米价腾贵,因就诸城门相近寺院,凡十八处,减价粜卖,仍不限其数,张榜通衢。翌日,米价遂减。前此或限升斗以粜,或抑市井价直,适足以增其气焰,而终不能平其价。大抵临事当须有术也如此。(卷四,35

 

这是记载文彦博(封潞国公,1006-1097)平抑成都米价的故事。我们看到,在文彦博之前,官员们也曾采取措施平抑米价,但效果甚微。原因何在呢?因为他们采取的措施有问题:一是限量购买;二是强制降价。强制降价固然卖者不服;限量购买则只能加剧买者的恐慌心理,所以米价仍然居高不下。文彦博的办法是:一、增开网点,十八处靠近城门的寺院都被用作卖米的场所;二、不限数量,爱买多少买多少。结果第二天米价就降下来了。

当今社会的市场调节功能比那时候不知增大了多少倍,但因人为炒作导致某种商品价格暴涨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政府部门干预调节的时候,有不少措施却是事与愿违的,效果往往不佳。是否可以从文彦博平抑米价的做法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呢!

其二,“置习不可不慎”:

 

黄筌[]、黄居[],蜀之名画手也,尤善为翎毛。其家多养鹰鹘,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其后,子孙有弃其画业,而事田猎飞放者,既多养鹰鹘,则买鼠或捕鼠以饲之。又其后世有捕鼠为业者。其所置习不可不慎。人家置博弈之具者,子孙无不为博弈。藏书者,子孙无不读书。置习岂可以不慎哉!予尝为梅圣俞言,圣俞作诗以记其事。(卷四,页37

 

黄氏父子均为著名宫廷画家,他们为作画而养鹰鹘,后世子孙遂以养鹰鹘为业而弃画业;养鹰鹘需以鼠为食,后世子孙遂有以捕鼠为业者,可谓每况愈下者也。推而广之,“人家置博弈之具者,子孙无不为博弈。藏书者,子孙无不读书。”由此得出结论:“置习不可不慎”。家庭环境对子女志趣的养成影响甚大,今之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此义。

其三,“不足则夸”:

 

欧阳永叔[]每夸政事,不夸文章, 蔡君谟[]不夸书,吕济叔[]不夸棋,何公南[]不夸饮酒,司马君实不夸清节,大抵不足则夸也。(补遗,页47

 

真有长处的并不向别人夸耀自己的长处,因为长处自己不夸别人都已知道。向人夸耀的往往倒是其不足的方面。“不足则夸”,符合心理学原理,也是社会常见现象,虽名人亦不免也。

其四,“钱若水治狱”: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已而果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听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邪。”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熟观其狱词邪。”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能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听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知州以若水雪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邪。”知州叹服曰:“如此尤不可及矣。”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若水曰:“狱情难知,偶有过误,何谢也。”于是远近翕然称之。未几,太宗闻之,骤加进擢,自幕职半岁中为知制诰[],二年中为枢密副使[]。(辑佚,页52-53

 

钱若水(960-1003)真德才兼备、会做人、会做官者也。其深入调查,用釜底抽薪之法,避免了冤狱,已属难能可贵。而其对“性褊急”、屡出偏差的顶头上司知州、对挟私报复、造成冤案的录事,均能以宽厚待之,甚至以德报怨,更非常人所能。要之,庄敬于职事,而不以功利得失为念,是其成功之秘诀。他不孜孜于名利而很快得到提拔重用,两年中即由地方官吏跻身朝中重臣,亦可见当时任人唯贤之风。今之执法者、为政者,知其事而效其人,岂不大有补益乎!

得此数条,购读此书也算不无所获了。

20121222



  []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载《苏东坡集》卷三九,《东斋记事》点校本附录此文。页63-72

[]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斋记事》,见本书点校本附录,页81-82

[]黄筌 (903-965),五代西蜀宫廷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主要活动在后蜀(925- 965)时期。擅山水、人物、龙水、松石,尤精花鸟草虫。

[]黄居寀(933993后)五代至宋宫廷画家。字伯鸾,成都人,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

[] 欧阳永叔,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 蔡君谟,即蔡襄(1012-1067),字君谟,宋代著名书法家,尤工楷书,《宋史》本传称“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书法史上把蔡襄与苏轼、黄庭坚(1045-1105)、米芾(1051-1107)并称书法四大家。

[] 吕济叔,即吕溱(生卒年不详),字济叔,宋仁宗宝元元年(l038)戊寅科状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兼开封府尹,为当时著名围棋高手,《弈人传》说他:“嗜弈棋,亦当时第一。”

[] 何公南(生卒年不详),生平待考,当为当时善饮酒有名者。

[] 知制诰,唐宋时官名,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

[] 枢密副使,官名,枢密使的副职(称同知院事)。宋代枢密使为枢密院的主官,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副使为正二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