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塘老叟mole1952
石塘老叟mole195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149
  • 关注人气: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2017-09-04 18:22:23)
标签:

旅游

文化

教育

历史

分类: 游记(晋冀鲁豫鄂篇)

大队参观皇城相府,这是此行的重头戏。因为几年前已经仔细地看过一次,我们夫妇俩和宋导一起则去参观坐落在皇城相府斜对面像城堡一样的郭峪古堡。

实际上,郭峪古堡也是一个村子,只是它的四周有着固若金汤的高墙。为了迎合游客的好奇心,就称作“古城”了。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上次来时,是游览了皇城相府以后的余兴节目。时间短,未及细看,这次则是深入了不少。和不少城堡相似,郭峪村也是依山而建,前面是一条天然小河,只是新修了停车场以后,进村的道路宽阔了许多,如今只有在地图上才能看出端倪。

进城是要收费的,不过,我们三个人一个是持证导游,两个是老年人,与城门看守打了个招呼就被放行入内参观。进入城门,边上就是一条登城墙的步道,好似见过的古城一般。登上城墙远眺是一个极好的项目,城墙有的是老的,有些是新修的。不过,当地制砖和砌墙的老工艺都还没有失传,所以,看上去和几百年前留下来的倒也能够浑然一体。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按照院墙上的路标,加上不断的问询,行走在阡陌纵横的堡内街巷间。造访了几所像有着古老槐树的槐庄等老宅子。郭峪村是近在咫尺的皇城相府主人陈廷敬的祖居,相形之下,这里显得古朴幽静,没有大批的游客,不见了穿着清宫服饰的表演队伍,不少古民居中还有实实在在的当地居民,就连别处不断地环绕在游客身边的背景音乐也不存在。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参观了地上七层高的敌楼,“豫楼”。它比对面皇城相府的还高两层。豫字取自《易经》,意思是应对变化之措施。所以也是对付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过境造成的骚乱而设立的。和周围的院落相比,豫楼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楼里灯光暗淡,但是摆设齐全。也是在当土匪攻破城墙防守时可供村民坚守不出等待援兵的最后阵地。几层楼房都是不同的民居家具展览,风格各异。

所不同的是,豫楼还有一条从地下三层通到村口的逃生通道。沿着近两百米长的地道可以走到村口的民居里隐秘的出口,这大概是报信求生用的。好奇地走了一遭,里面阴森森,几个拐弯,没有灯光又会以为只是一条死路。

再次造访了九楹平脊的汤帝庙,和庙里的古戏台。与前次匆匆走过不同,庙里的道士换了个年轻人,已经不是那个号称是北京白云观学成的老道,讲解也就不同了。好在不管“种桃道士归何处”,却总是“前度刘郎今又来”,不听解说也罢。

沿着前殿两侧的古老石阶登上大门前,只见头上高悬的牌匾,“汤帝庙”三个大字历历在目,显得十分威严。就按参观线路,走旁门进入。时间尚早,院内游人稀疏,显得十分静谧。两只铸铁的狮子呆呆地卧在踏跺两边,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道人把铁狮子说成是近代人铸就。保存完好的老戏台基本上还是原始的状态,只是很久没有上演过地方戏剧了。戏台的朝向照例是背对着大门的,这些台上演的戏,都是唱给每一座神庙里各自的主神听的。因此,朝着主神的方向才是正确的。而沾了神的光看戏的老百姓也就需要取坐北朝南的方向了。

九楹(开间)平脊的正殿,矗立在戏台对面的高台基之上,正中供奉的就是舜尧禹汤四代贤王的第四代商汤。东西两侧分别有佛祖释迦牟尼,道教老君,孔子,关帝爷,虫王殿,最东面一个是女相,是女皇帝武则天。正在细看时,殿里走出一个道士模样的年轻人,他对我们的造访并不是太感兴趣。倒是边上的一家三口引起了他的注意,热情地指点他们如何请香,如何祭拜,当然也要讨些利是。

九楹(开间)平脊的正殿,矗立在戏台对面的高台基之上,正中供奉的就是舜尧禹汤四代贤王的第四代商汤。东西两侧分别有佛祖释迦牟尼,道教老君,孔子,关帝爷,虫王殿,最东面一个是女相,是女皇帝武则天。正在细看时,殿里走出一个道士模样的年轻人,他对我们的造访并不是太感兴趣。倒是边上的一家三口引起了他的注意,热情地指点他们如何清香,如何祭拜,当然也要讨些利是。

商汤帝在晋东南一带颇有威望,主要的事迹是因为在天旱无雨的酷暑,以王者之贵体赤裸上身在太阳底下暴晒,为百姓祈雨。功夫不负苦心人,果然求得天降甘霖,使人民脱离困境。大凡伟人做了好事,人民都要牢记在心,建立寺庙供奉,汤帝庙就是一个例子。几年前路过安徽亳州,那里的人也供奉商汤,传说是汤王赤身裸体,置身于干柴烈火之上祈雨,正当火烧上身之时,天降喜雨,浇灭了大火,解救了商汤,解救了饱受干旱之苦的万民。两处的传说如出一辙。地处淮北的亳州与太行南麓的晋城相距甚远,想来不会是没影的事了。

庙宇修葺记事碑前,这次有时间,看了个真切:“郭峪村汤帝庙创建于元至正年,重建于明正德年,嘉靖年间遭火焚,清顺治九年在邑人王重新等人倡议捐资重建。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年。庙宇高大雄伟,气势非凡,九开间正殿,全县独有。庙内戏台,太高丈余,也是全县之首。建筑斗拱出挑,翼角高翘,雕梁画栋,溢彩流丹,精美之至。”

更有意思的是,大殿九楹平脊,即九开间的大殿从东到西全部是一样高的屋脊,这种制式只有皇帝才可以受用,老百姓要用就是犯上,要杀头的。这汤王虽说不是皇帝,但也有君王的威严,所以可用九楹平脊的构造。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还想急着去看看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的先人府上,只好匆匆退出。

因为维修,没有进去陈廷敬家的老宅,却看全了门头上些着从陈廷敬向上九个有功名人的官衔的木牌坊。仔细辨认着读了一遍,

“陕西汉中附西乡县尉陈秀,

直隶大名府滑县尉赠户部主事陈珏,

嘉靖嘉辰科进士中顺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陈天佑,

万历恩选贡士河南开封府荥泽县教谕陈三晋,

赠儒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陈经济,

崇祯甲戌科进士儒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陈昌言,

顺治甲午恩选贡士敕封翰林院庶吉士陈昌期,

顺治己亥科进士钦授翰林院庶吉士程远,

顺治戊戌科进士钦授翰林内秘书院检讨陈廷敬”。

把对面的陈廷敬的家世说了个明白。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郭峪古堡(豫北晋东南十三日游之十七)

无缘入内,就在门口看看人家的牌坊也算到过了。不过,木制的牌坊保存的如此完整,有点像是新的做旧。不知里面的整修过后还能留下多少老货。

不觉已近中午时分,与团友们约定的午餐时间就要到了,也没时间多看,匆匆赶到皇城相府和大队会合,午饭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