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力坎寺(Preah
Khan),有些中文的旅游图册上称之为“圣剑寺”,因为汽车从大吴哥城北门驶出的行车方便,我们是从西面走进去的。这是少数几个不按正确方向游览的寺院。而且只是从西到东沿着中轴线走了一遭,并没有在南北方向上再有深入的探索。
实际上,卜力坎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且能够细细地品味的寺院。一方面,它和塔普伦寺有些相似,塔普伦寺是闍耶跋摩七世为他的母亲建造寺院,而卜力坎寺是闍耶跋摩七世为他的父亲建造的寺院。另一方面,卜力坎寺又是一个和大小吴哥城一样,有着在大门的引道两边设置Naga和拉着Naga搅动乳海的阿修罗和善神两类神祇,以展示它的宏伟。
可能卜力坎寺不在旅行团的经典线路上,游览时有点绕路,也许它在许多形态上与塔普伦寺有点雷同,容易使参观者有一定的视觉疲劳。所以,一走过大门前的引道,到了一条延伸在密密树林中,在石板上铺着细沙的大道上缓步向前时,立刻有一种远离了尘世喧嚣的感觉,静谧笼罩了四周的环境。
原来,吴哥的寺院有着如此幽深的院落和迷人的路径。没了众多的游人的确是另外一种体验。假如有足够的时间,手捧着一本蒋勋的《吴哥之美》,慢慢地读出声来,一定和在图书馆的书桌上读到的字句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绕过寺院的中心,走到东面的正殿,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大树和建筑的结合有点和塔普伦寺的一样,只是没有特别有意识地保护起来,有着更加保持着发现时的原貌。
到了东头,毕竟是正门,气势就是不一样,都快赶上大吴哥城的城门了。除了搅动乳海的系列以外,还增加了一组长长的并列的生殖崇拜象征,林伽。排列得很整齐。不过,几乎所有的阿修罗和善神都没了头颅。据说,这些都是被历次的战争敌人和殖民者偷盗走的。有些神像的头颅折断处又欲盖弥彰地用了水泥和钢筋做修复,当地人对此很有反感。
游览卜力坎寺,历时近两个小时,是一次没有游人干扰的品味,是一次重新认识吴哥寺庙的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