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斯故城遗址上的三座神庙-再进吴哥系列游记之十

标签:
旅游文化吴哥古迹巴孔寺 |
分类: 游记(港澳台和亚洲篇) |
午饭后,稍事休息,乘车向着罗洛斯遗址,2点钟才到达普利科寺。普利科(Preah
Ko)寺因为有三头神牛的雕塑,被形象地称为神牛寺。也是东向的寺门,似乎更加古老一些。三座高塔也是供奉着印度教的三个主神。建筑的特点很明显,它是采用砖构。只用在门楣和壁上的神祇采用石雕,大量的雕刻是雕在涂抹在砖壁上的坚硬的粉层上的。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粉层已经剥落。同时,这里的粉层特点是直接涂抹到砖墙上,而只是对砖墙的面上做了打毛处理。
站在须弥山下仰视,并看不到山上的神庙建筑,视线被高高的须弥山台遮挡,只能看到上面一层须弥山的台基。一方面对登高的游人赋予了一种神权高高在上的暗示,另一方面又使得游人奋力向上,努力攀登去一看台上神庙的真容。
小心翼翼地登上五级须弥山,站到了最高层神庙的前面,才发现为神仙进出的庙门是关着的。里面究竟是何神圣,还是看不明白。反过身来
巴孔寺还有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在砖墙上涂抹灰浆,并在干了的坚实灰浆上再做雕刻。有的地方雕刻至深,嵌到了雕像身后的砖墙,有的地方灰浆全部脱落,只留下有固定灰浆用途的小孔。这些小孔又比仅仅在砖墙上打毛进了一步。回想起我看过的云冈石窟,大佛身上的一个个小孔,它们也是同样的作用吧。
巴孔寺的这种形制,被定义为一种叫作巴孔的风格,它影响了
走过巴孔寺,还有个规模较小的寺院,叫作罗蕾寺,风格相同,规模小了很多。不过围墙比较完整。
三所寺庙全部走过,今天的古迹部分就算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