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
(2015-04-18 18:12:59)分类: 娱乐 |
好久没有听到山西梆子了, 年前到山西去,偶然听到了晋剧团著名老演员王爱爱演唱的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真的有些倍感亲切。
这首歌倒还不能说是真正的山西民歌,因为它是电影《汾水长流》的插曲,虽说作曲的高如星用了山西梆子的曲调,歌词却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编的。
第一段歌词很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一段大白话:
汾河流水哗啦啦,
阳春三月看杏花,
待到五月杏儿熟,
大麦小麦又扬花,
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
黄澄澄(deng)的谷穗儿,好像似狼尾(yi)巴。
想当年,呆在山沟深处的土窑里,多用了些柴火误把慢热的土炕烧得滚烫,半夜里放着暖炕没法去睡,猥琐地仡僦(蹲)在地上,两只手掌捂着简陋的耳机听筒,听着由高架在树枝上的天线和深埋在黄土地里的地线,通过矿石整流器发出的微弱乐音。那里面就有这首王爱爱用榆次方言演唱的有点像晋剧风味的歌。
晋中地区老乡们的说法是,宁可不吃饭,也要去听她的“哎嗨嗨”,也就是晋剧里面那些婉转的美妙拖腔。而我们这些城里的青年还是比较欣赏带有戏剧风味的民歌。
虽然现在的后续歌词出现了应景的展望现代化,不过,乔羽的原创还是蛮符合当时当地的背景的:
夸的是汾河好庄稼,
喜的是咱们的合作化。
千家万户一条心,
集体思想发新芽。
新家,新业,新天地,
再不困守那单门独户旧呀么旧篱笆。
《汾水长流》的时代背景是农村的农业生产合作化,离后来的人民公社还差着一大步呢,就更不要提起过了几十年再出现的“现代化”了。
山西农民的思想还是蛮朴实的,大家以为把土改分到各家各户的田入到合作社,牲口和农具也到了合作社,社会主义就实现了,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了。于是就有了第三段歌词。
打开小门旧篱笆,
社会主义建成啦。
一马当先向前闯,
万马奔腾跟上他。
人心那个就像汾河水,
你看哪滚滚长流日夜向前无牵挂。
时过境迁,比合作化更加激进的“一曰大,二曰公”的人民公社也走到了它的尽头。在农村,除了土地不再是农民私有的以外,人们又开始了“分田到户”的单干。
晋中平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哗啦啦流淌的汾河清水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到了。只有那小时候就熟悉的山西梆子曲调,高亢入云的拖腔还在延续着它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神奇魅力。
尽管不合时代潮流的歌词已被随心所欲地改来改去,一会儿是“搞四化”,一会儿是“现代化”。只有第一段写汾河流域庄稼的歌词还一直被沿用着。自然规律还是一样的,杏花还是阳春三月里开,大麦小麦还是五月里扬花,狼尾巴一样的谷穗还是在九九重阳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