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2014-04-26 17:30:51)
标签:

旅游

查济

古建筑群

皖南

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探访查济古村,是打消了到九华朝山的念头以后的临时决定,短短的两天,改动了两次目的地,看来也只有自驾游才能做到。从青阳到查济,地图上的路线很近,一共只有34公里。就算绕路,早晨开车中午前就到了。
    查济古村的古建筑群很早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有着可以上溯到唐朝武德八年,将近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现存的古建中有的还是元代的原物。而且,它并没有像附近的江湾村和坑口村那样,因为有着与现代中国名人的家族联系而闻名全国。     从外貌上看,当地商业开发不多。且大多在村子外围,就好像有些城市开发并没有在市中心大兴土木一样。好多古旧的房屋,水巷连同小溪上的拱桥都很好地保存在那里,这可能也与当地的交通还是比较闭塞有关。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和皖南著名的古村落宏村不同,宏村中有着人工开挖的叫作牛胃的中心水塘,称作牛肠的沟通水系和最后把水收纳到半月形命名为牛肚的大水塘。查济村的水系依赖着三条天然的由西向东弯曲流淌的溪水。它们分别叫作岑溪,许溪和石溪。
    有了溪水,就会有沟通两岸交通的小桥,有了河岸,就会有沿河铺设着青石板的驳岸和石阶,就会有沿着小路下探到水面的条石码头。查济的村落建筑除了居住的房子和家族的祠堂之外,这些各式各样的拱桥,石板桥和在水面上露出几个石墩子就成了古建筑群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溪水并不宽阔,除了几个人工设置的专门迎合摄影人需要的制高点之外,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讲,并不如其它古村那样有着足够的构图和取景的距离。反过来,对于绘画的创作和写生来说,倒是提供了精美的建筑形态和宽广的想象空间。加上爱好摄影的游客远比爱好绘画的师生要多,因此,古村的这一特点正好满足了画家们所需要的发挥创作思绪,避免各种嘈杂的游人干扰的宁静环境。这里就成了各个大专院校师生云集的“安徽美术家村”。
    从现存的村落建筑来看,大部分的房屋都建在长长的许溪两岸,以至于古村标识性的构图也变成了许溪上的一个凸湾。第一次游览查济的人,没有认真地看过村口的导游图,或者没有熟悉的导游引导,往往将三条溪水的结构简化成一条环绕着村中部分古建筑的许溪,而不及两条溪边的美妙之其余。也许,这就是查济往往可以吸引人们对它反复观赏多次而有着时看时新的好感的原因。
    因为是首次造访,又是由临时动议而来。事先也没有做好功课,只是凭着直觉随着三三两两参观的游人走完可能是最简单的参观路线。对于古村的山水形态之妙也是在游览结束后再对照导游图才体会到的。所以,查济古村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再见,查济古村。也许,明年还会再来。细细地看看那些自然天成的山水形胜,品品那些年代悠久的古老祠堂,听听村里老者讲述济阳查姓的历史渊源,找一找可以拍到各种美片的角度。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査济古村-清明前皖南赣北自驾游之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