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镇古称窑里,一个以烧窑做瓷器而得名的一个小镇子。历史上瑶里和它东南面的婺源同属于北面的徽州,因此,无论从建筑格局和文化底蕴和皖南的古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选择瑶里作为这次自驾游的目的地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古镇被评为江西省的少数几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冒着倾盆大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小时,又在导航仪的误导下走了一条到瑶里的年久失修而又泥泞不堪近路,当汽车开到瑶里古镇的景区入口时,已经是多少有些体力上的疲惫和神情上的恍惚感觉了。
瑶里古镇景区给我们的第一个下马威,竟然是门票优惠细则上的一个被墨笔涂掉的条款。原本这里的优惠条件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对60周岁以上老人是凭证享受半价优惠的。而且浮梁县物价局的批准文号还历历在目。没想到景区当局居然大笔一挥,把这一条就生生地抹掉了。搞得大家除了吐槽议论外,只得买了全价的入场门票。对古镇的美好向往就这样被生硬地打了折扣。
在投宿的古镇宾馆安顿好,又按照店老板的指引在对面的时来酒店吃过午饭,接着就是散步和游玩。
瑶里古镇座落在瑶河的两岸,沿着小河建造的徽派古典建筑比起皖南的一些并不临水的古镇更显出几分灵性。说是古镇,实际上还有很多新增添的新式建筑。而且,这些新房在古镇中还是很显目的。瑶河上正在新建一座廊桥,桥墩和桥面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上面的廊倒是典型的古建。全部榫卯连接,不用一枚铁钉。大木作构件全部是在工场做好,到现场拼装的。比起边上原有的小桥,平添了几分壮丽的气派。
沿河的民居不少都是明清建筑,可惜大多缩在后面,被更加临街的新屋所遮掩。徽派民居,除了精致的门头,里面一个窄小的天井,接着就是一两进屋子。既没有庭院深深,也没有东西两厢的建筑和院墙外面的备弄甬道,高大的围墙总给人一种压抑感。看得多了,也有些审美疲劳。而凭票参观的院子,不是旧时的祠堂就是由祠堂改建的展览馆,加上好多都在维修并多少值得细看的局部。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一直挥之不去。
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值得欣赏的倒是瑶河上的古树新枝。别样的小桥流水,刻意用河里卵石垒砌起来的水车模型和几个美术院校学生的写生习作就成了同伴们摄影的热点。






假如没有了第二天绕南景区的游览,古镇给大家留下的映像就只能是遗憾了。出瑶里古镇向东北约5公里的路边,有一处由众多的古窑遗址和制备瓷土的工场展示。它们也包含在古镇景区出售的第一张门票之中。
景区在两边山坡不太陡峭的山谷里,一条小溪在谷底流过。原先,小溪应该是为制备烧瓷的瓷土提供动力的。现在就成了景区的活力。溪边安置着不少古老的制备瓷土的水车,木杵和沉淀池。第一次看到如此原始的制瓷工具,饶有兴趣地观赏和研究了这些能够制造出价值连城的各类瓷器的简陋工具。
顺着小溪流水的参观游览很快就走到了折返点,一小时后,结束了绕南景区,回到路边,继续沿着酒店老板指示的近路,向安徽的方向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