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山景区 (昆明游记之二)

(2014-03-15 08:41:54)
标签:

滇池

西山

睡美人

龙门

聂耳墓

分类: 游记(湘川云贵渝篇)
 西山是昆明市区西面的一座山,在云南这个多山的省份,西山并不是最大也不是最高。之所以成为著名景区,一是因为有一座赫赫有名的龙门,二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音乐家聂耳就安葬在他山腰的墓地中。
 登西山可借助缆车,缆车的前半段是从滇池的东岸越过湖面,水平地到滇池的西岸。不过,这一段湖面很窄,大部分都被围湖造田变成了陆地,缆车的第一个基站就建在造出来的陆地上。所以,车程既不长也不险,只是在十几米高度凌空穿越而已。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第二段车程就是从滇池的西岸腾空两三百米,攀上西山半腰,由于一直贴着山崖,也没有什么惊险的感觉。到了山顶,一边是收费的龙门景区,一边是免费的聂耳墓地。时间已过正午,急忙就在边上的小饭馆里打了个尖,饭后即到聂耳墓园瞻仰。

 聂耳墓座落在半山的一片松林中,迎面看到的是一块镌刻着“聂耳墓”的青色石头,沿着台阶上去,层层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墓主人的立像,仿佛还在构思着他的新作。再向上就是他的墓地,墓前没有墓碑,平放着一个汉白玉的花圈。花圈里两块花岗岩的石板上刻着他的生卒年份。背后黑褐色的围壁上写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环绕着墓地的是一组半圆形的浮雕,表现着拿起武器反击日寇的人民。身临其境,隐约还可以听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歌声。
 西边的石壁上,是国歌的词作者田汉悼念聂耳的诗作,诗和小字的结尾句以田汉的亲笔手迹镌刻,反复诵读时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网上可以查到,可惜文字多有出入,这里就是正版了。田汉悼诗云:“一击金陵五月更,故交蕶落几吞声;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乡国祇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入狱中朋辈伤故者颇多,出狱日忽闻聂耳兄又以学游泳于太平洋羁魂不返。其亦吾国音乐戏剧电影届之损失,一时殆,无法补偿。上海友人有追悼之会需写此,不觉泪随笔下也。田汉)
 据说东边还有郭沫若写的墓志铭,可惜当时没有看到,错过。
 墓地的西面是一个纪念堂,据说有作曲家原作歌曲的聆听机会,设备年久失修均不可用,仅有实物展览和曲目列表。不知怎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首小时候学到的《打砖歌》许是英灵在天眷顾,有些不解。“今天打砖,明天打砖,从早到晚不分班,臂骨痛,腰骨酸,打砖为了要吃饭。...”。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拜谒结束,随即转向龙门景区,景区收费,老人半价减免。不过,从半山腰的景区门口到龙门石坊还有几公里的路程,也可以乘坐景区电瓶车前往。不过,时间尚早,心想着还可以沿途观景摄影,决定徒步前往。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说是龙门,实际上是一条在悬崖绝壁开辟出来登山石阶边上的道教石窟。昆明的龙门石窟是云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刚刚登上的入口的三清阁开始沿着像栈道一般的石阶小路一直到山顶的达天阁。造像精美,历史悠久。越是接近龙门,山路边上看到的滇池就越清晰地显现了围湖造田的迹象。偌大的滇池,中间有一块三角洲,几乎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围掉了。而且,再也没法恢复。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到龙门的游人,并不多是笃信道教之徒。所以,游客之意并不全在道家,大多在乎于山水之间。沿石头栈道登上龙门,成了放眼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气势的绝佳所在。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现在的龙门是一个半座伸到崖壁里的古朴的石坊。据旁边游人请来的小导游说道,云南地处偏远,但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可惜从来没有举子中过状元。时间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才有云南石屏人袁嘉谷中了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称作状元。于是,便修了这座叫作“龙门”的牌楼。仔细一看,这个石坊的柱子好生奇怪,竟然立在坊后平台的栏杆立柱上,可见,一定是先有平台而后有石坊。龙门修得如此不规范,因人金榜题名而修了牌坊说实在是牵强附会。也许,这个石坊在文革中也被革了一命,现在的这个是旅游局后来再补上的。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其实,袁嘉谷中“状元”的光绪二十九年,清朝已经废止了科举考试,袁氏的这个状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状元,他考中的经济特科,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是“经世济民”的经济两个字。即使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能力。
  牌楼前面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读上去非但粗俗,也没有声韵上的享受,不过还是引来许多游人拍照。鲤鱼跳龙门,是为了繁衍后代,文人跳龙门是为了中举成名,而今天的好事者跳龙门则是为了致富发财?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龙门向上,一条窄矮的隧道,几次与顶板碰头后,小心翼翼地登高到了天台。从天台观滇池,别有一番风味。当然,那个围湖造田的“功绩”依旧给了我极深的反感。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天台还不是西山绝顶,沿着山体新修通的隧道还能登山向上。只是到了龙门,一览而小滇池,已经心满意足。就此下山,可也。
 一路回程,景观依旧。再乘缆车,回到了出发点。看到时间尚早,沿着七十年代修建的围湖大堤,向昆明城方向徒步。蓝天白云,加上天空中飞翔的红嘴海鸥,一幅柔美的风景画。可惜湖水不清,治理尚待时日。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西山景区 <wbr>(昆明游记之二)

观滇池五百里水,赏西山仰美人形,道家楼台古朴,文人题刻醒目,龙门胜景险峻,聂耳墓园肃穆,就此匆匆别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