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禡”字的滥用 -(年味之二,咬文嚼字)

(2014-02-06 22:28: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咬文嚼字
    除夕一过,告别蛇年,迎接马年的时机到了。照例有《春晚》,照例有春联,照例要贴一个倒着的福字。讨个口彩,叫作“福到了”。
    不同的是,很多商家把“福”字和“马”字综合在一起,写了个“禡”字,代替“福”字,贴在橱窗的玻璃上,增加喜庆的气氛。
    第一次看到这个字,感觉上还是带有不少创新的感觉。仔细一想,这个字好像在哪里见过,不由得好事地翻起了字典。
    既然是不常用的字,首选就是不常用的字典,打开了厚厚的《康熙字典》,找到“示”部,那字就在午集示部。继而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新华字典》上都有这个“禡”字的条目。
    “禡”,简体作“祃”,读音 ma4.字义,“古代行军在军队驻扎的地方举行祭礼”。
原来这个字是祭祀用的。虽然和福字同属于示字部,而且福字的古文的意思也和祭祀有关联,但是,它和现在我们通用的“福”的意义,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的幸福的福字就有很大的差异了。
哎哟,要是有人给我这个红纸上的黑字“禡”,我可不能将它当作福字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