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3788691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苏州光福寺
(2013-12-30 13:32:25)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苏州光福寺在苏州西南太湖岸边的光福镇。光福寺离苏州市区较远,
时值冬至
节气,
游人稀少。倒是一个景致古朴,环境静谧的好去处。
到了街口下车,门票发售就在牌坊边上的一间小屋里,紧邻小屋还设了游客休息处,座椅净水均是免费的。寺院不是旅游局的点,门票30元,淡季半价优惠。窗口一问,还有更加厚道的说法,60岁以上老人半价,
于是,一行十人除一人年逾古稀免票外,全部按照7.5元/人购票进入。
光福寺始建于梁代初期的天监二年(503年),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寺内
供奉一尊相传是宋代出土的唐朝时期铜观音立像,所以
又名铜观音寺。按照当地的说法,光福寺又是一个“唐宋元明清,一路看到今”的历代文物和古迹陈列有序的所在。
除了的门前
牌坊是近年来新建的之外,其余全是历代的文物级建筑。
进门之前是一条古老的小河,河上梁式石桥就是寺桥。建于宋代,梁上的护栏石雕双龙戏珠,桥梁的石材是原装的武康石。只可惜桥梁年代久远,不堪承重,近两年已经被换成钢梁。原来的石梁则放置在寺门一边,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悠久的渊源。
附,四年前的石桥原貌:
两个唐代陀罗尼经幢,不显山不露水地矗立在
两边
。名头虽大,文字已失,
不知道还真的会被错过。
山门殿和大雄宝殿是清代建的,也都是古色古香的原始建筑,一看就和新开发景区里的假古董不是一回事。而两边的钟鼓楼,就有点簇新的感觉。大殿前一株硕大的樟树则是明代所植,院内场地狭小,镜头焦距所限,大树勉强拍了个树干,表现它的古老和茂盛而已。观音殿里宝座上的铜观音倒不是常见的造像,有点像是灵山释迦牟尼的立式造像,右臂上扬,左臂下垂,一副慈眉善目的
模样。是否真的是宋代出土的唐代原物,不曾考究。原本以为圣物是不能拍摄照片的,没想到边上的提示牌子只写着“拍照罚款”,心想,既然只是罚款,那就算不得是大不敬的罪过。不妨用高感光系数不加闪光灯拍上一张照片,放在博客里,给朋友们瞻仰。
大殿后面的龟山上,宝塔矗立,说是始建于梁代大同年间,现存的是“唐制宋建”风格,至少也应该是宋初遗物。可是眼前的这座的制式看上去和上海松江方塔极像,应该是宋代风格,仔细一读塔底的说明牌,问题就出来了。原来,现在的光福寺塔在1998年来了一次“修葺一新”,可能是修葺的专家使用了松江方塔作为母本,所以就有了现在的模样。有点画蛇添足之嫌。好在修葺前还留有影像资料,被寺院贴在塔底的原始墙面上,以示同异。本意是用来说明“修葺一新”的功德的,在我看来,却正好是那个时代“破坏性保护”的典型例子。
从龟山上下来,已是午后3点,就此结束行程。前面的司徒庙,香雪海等景点,就留作下次吧。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苏州灵岩山
后一篇:
盱眙明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