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
花戏楼的正面,其实是一个照壁,前面的广场就叫作庙会广场。原来进出口的门也很明显,左边入口,右边出口。不过观察许久,不见门开,难道今天整修不开?
入口门楣,上有石雕牌匾,“苏公讲院”,也像是个文物,不知就里,姑且留影之。我的目标是戏楼,回头再打听吧。
http://img314.ph.126.net/hM3bG93G_krFwRM_3PQ-sA==/3871688304655613590.jpg
进得门来,向东一拐,只见关庙大门向南洞开,门上石雕门楣:“大关帝庙”。左边一个门,为“鼓楼”,右边一个门,为“钟楼”。正应了晨钟暮鼓的安排。两根铸铁旗杆,笔直向上,杆上铁旗招展,蟠龙盘踞,分立东西,一对石狮,怒目圆睁,一只足登踏绣球,一只足护幼狮,守卫庙门。(相册里可看原图,比较清晰)
一心想着观赏花戏楼,墙上砖雕未及细看,径直穿门而入。返身一看,原来这花戏楼就在庙墙的背后,坐南向北,中间戏台,两边是出将入相的侧门。分别以门匾“阳春”“白雪”题名之。
这一幅,右边应该是《空城计》城门前是伪装扫地的老军,城楼上坐着抚琴的诸葛孔明,左右伺立着两个小书童。中间的当是《三英战吕布》,左边一幅,不得而知。
下面的戏文,当为曹操行刺董卓,当初董卓霸道,人人痛恨,曹操乘董酣睡之时把刀欲刺,不料恰遇董卓睡醒,操转而假言献刀掩饰,躲过一劫。我却不知戏为何名。
除却木雕戏文,戏楼的雕梁画栋也堪称一绝。下面是几个局部,和戏台顶上的彩绘藻井。
只可惜随身所带器材太差,加上正午时分,光线又全从头顶直射,不能彰显花戏楼之“花”,勉强拍拍,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