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补药吃进”在无锡方言里的意思很难用几个字表达,当某人因为某事被人讽刺或者讥笑时,非但不以被讥讽的言语为难过,反而顺着词义的另外的意思向好的,积极方向延伸。既带有几分自我解嘲的味道,又带有不少化解讥讽为褒奖的自我陶醉。原本是一贴猛药,却好像是冬令进补,吃到了党参黄芪汤药一般。
现实中的无锡也真有很多“当补药吃进”的事情。灵山大佛的“抱佛脚”就是一例:
“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本来是讽刺人不做应该日积月累的善事,只是在临到要用的时候才去努力。带有十足的贬义。小时候读书,平常都是轻轻松松地玩耍,把功课丢到脑后。直到考试的前几天才抓紧时间恶补。免不了被老祖母教训一句:“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
现在灵山大佛成了游览胜地,爬上大佛的底座,再乘大佛脚底的电梯直上5楼,眼前有了一个著名景观,称为:“抱佛脚”。如此看来,抱佛脚变成了劝人向善的项目。此即“当补药吃紧”的经典。
世事往往好事成双。“无锡是个好地方”原本是曹禺的剧本《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在偶然发现已经成了代表工人争取他们的权益的年轻人鲁大海,居然是他当年在无锡遗下的私生子时,很不情愿地回首往事,喃喃自语。明显带有几分不明不白的意境。
现在,此一句由于被广大的《雷雨》观众所熟悉,蓄意拿来,成了无锡旅游的广告宣传语。于是,无独有偶,无锡真的是一个好地方,又被精明地“当补药吃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