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抗奶和解抗奶(累死技监局的新课题)-(原创)

(2009-05-11 18:02:44)
标签:

杂谈

        牛奶是从奶牛的乳房里挤出来的,可是挤奶工作在换季时容易引起奶牛的乳腺炎发作,于是象人生病一样,要通过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射过抗生素的牛挤出来的原奶中就会残留有抗生素,在加工为奶制品的过程中也无法分解,使得有抗生素过敏的人群饮用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就像我们注射某些抗生素要先做皮试以防过敏反应一样。同时,这些抗生素也会在非过敏人群的体内残留和富积,使人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在国际上,早就已经明确规定严禁使用含有抗生素的原奶生产奶制品。

       于是,中国的名牌乳品企业都标榜着自己供应的是无抗奶,即没有抗生素残留的奶。估计那奶牛也和现在怀疑得了猪流感的人一样,一旦发现乳腺炎就会被拉出去隔离治疗,那些牛的乳房里挤出来的奶应该是作为污水或废料排放的。

       然而,某些高科技的伟大,不单单在于能够制造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高科技产品,同时也会发明出一些像利用三聚氰胺的添加来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检测值的新技术。有抗奶到无抗奶的转换就是这样一种“高科技”的新技术。

      业内人士说:“我国的产奶牛共有850万头左右,不可能每头牛都不生病,生病的奶牛在使用药物后4天内所产牛奶中都有抗生素残留,是不能进入商品奶渠道的。”( 《东方早报》2009-05-11 09:01)那么,一些奶会到哪里去了呢?于是,又有高科技人士发明了“解抗剂”,今年3月9日,卫生部指出,β-内酰胺酶(解抗剂)可以用来掩蔽抗生素,冒充“无抗奶”。解抗剂的作用就是将“有抗奶”中的超标抗生素分解掉,使原奶顺利地通过检测。

     唉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β-内酰胺酶(解抗剂)”不是像“三聚氰胺”(蛋白精)一样的东西吗?只不过是一个使得检测的蛋白质含量虚高,而另一个则使得检测的抗生素残留虚低到显示不出而已。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内大品牌“光明”等早就标榜自己是无抗奶了。这李逵能否斗过李鬼呢,现在根据国家规定,所有的奶都不能宣传“无抗奶”了。可怜光明,自己是李逵,反而却不能大喝一声,“老子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李逵是也”了。也是,好像一取消“无抗奶”,奶牛就不会生乳腺炎了?看来技监局又要忙一整子了,幸好没有找到一个“三鹿”,不然法院和检察院也要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