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咬文嚼字 |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无锡的鸿山出土的“缶”,就是这个玩意儿。既然缶是个瓦器,当然就不能象鼓一样地去擂。同时也不能发出象鼓一样的声音。中国古代的八音之说,鼓属于“革”音而缶属于“土”音,分野甚明。
那么,北京奥运开幕那晚,2008名壮士齐声击缶,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声音,但也使尽了浑身的气力,怎么没有搞得遍地残瓦呢?原来,那2008的缶,并不是鸿山出土的那个式样,是湖北随州出土的“鉴缶”,它不是陶瓦制品,却是青铜材质。而且,除了当中的那个盆子之外,外面还有一个夹层,夹层里灌上热水,可以对食物保温,夹层里放上冰块,就可以对食物冷藏。选了2008个大个儿的夹层锅做北京奥运会的开场大戏的道具,这也是只有老谋子才能想出来的创新点子。
奥运已经开过,“奥运缶”也成了历史。无锡人不惜重金拍买回来的这二十个夹层铜锅到底拿来何用?是否想在哪里搞一个盛大自助宴会,放上二十锅无锡排骨,十锅冷藏,十锅热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