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吃晚饭的点了,同事老薛介绍一人前来了解情况。握手寒暄之后,那人递来名片。定睛一读,哎呀,好大的来头,“联合国项目经理”。我也做过项目经理的工作,事无巨细,务无内外,既要负责主导路线,又要抓好鸡毛蒜皮,十分吃力的差事。眼前的这位年不过廿五的小伙子,居然做着联合国的项目经理,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
再看看学衔,“安德姆森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哎呀,这安德姆森大学我怎么没有听说过?“不好意思,这安德姆森大学是在哪里?”答曰“澳大利亚”。再问,“是哪个城市呢?”“悉尼”。“这么年轻,就有了外国的硕士学位,本科是在哪里啊?”“在福州,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奥”,不能再问了,再问就不礼貌了。
接着向来者介绍了一些他感兴趣的情况,他也不置可否,只是要求给出文字的资料。正好一本新近编好的产品生产文件就在手边,递过去给经理看了,同时声明,可以看,可以抄录,但不能复印。他翻了翻,摘录了一分钟。再问,还有别的吗?手头还有一本正在洽谈的进口新线的资料,不过是意大利文和英文版本的。经理又翻了一下,“这个就不看了吧”。
经理起身告别,我回到办公桌旁,网络上查询良久,怎么也没有找到这个在悉尼的安德鲁森大学。又是孤陋寡闻啊,汗颜。如果是无锡老乡笔下的那个什么美国的“克莱顿大学”,我倒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