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好像是绕口令,有些写得长了。中国的文化还真有点复杂,前些时候子不语先生就角(jiao3)和角(jue2)的问题对影视明星发难一番,周日下午,看了电视,我又发现了石(shi2)和石(dan4)的问题,再举一个现成的例子。
话说电视剧《楚汉骄雄》开始播放,四川卫视台已经播到了第17集,其中讲到了韩信尚未拜帅时当粮官的事,说道:韩信清点了粮食多少多少石(shi2),无一差错等等。故事简单,对白也不复杂。但是,演员们还可能对咱们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度量衡没有研究,望文生音,连续几次念成了石(shi2)。甚至连官员的俸禄也要说多少多少石(shi2)。演着古装戏,怎么就不学一点古文化呢?当然,要求年轻演员都象《三国演义》那样,穿插一点古文,也有点苛刻,但是,最起码的知识还是应该具备的。
关于粮食,稻米,的计量单位,古往今来,沿用了几千年。一般是不用斤两的。君不见陶老先生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斗。就是这个道理。“石”这个体积单位,楚汉的时候好像还没有,可能是那时候的GDP还不够高,计量一下米,最大的用到斛就可以了,不需要更大的单位,这个石(dan4),要到宋朝才开始用。现在的度量衡都是国际标准化了,石(dan4),斛,斗,合这样的单位再也不会用了,但是作为历史剧,还是要尊重一下历史吧。
顺便说一句,用作重量单位的那个“石”,倒是很早就有了,不过一般不用来计量稻米。石,斗,合,还有三国时曹操手下的那个倒霉的被枭雄借用了脑袋去用的粮官用的“斛”,都是体积单位,对于稻米来说,中国早先都不是用重量做计量单位的。所以就有了所谓地主收租米时用大斗,官府放帪时用小斗这样的事。无锡方言把买米这件事并不说成“秤米”,而是说成“量米”,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石字,很多人写成担,也是,这样不是就省心了?
P.S.
http://ydwq3613.bokee.com/5340108.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