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日黄花”的联想

(2010-03-17 10:23: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咬文嚼字

“明日黄花”的联想

咬文嚼字 2009-08-02 13:20:40 阅读30 评论8 字号:

    每当说到“明日黄花”,总有朋友提醒,你讲的明明是先前的事,怎么要说是“明”日呢?于是,不厌其烦地从诗人赏菊开始,讲到“明日”不是通常意思上的明天,指的是重阳节过后的日子。既然重阳节已过,菊花就凋谢了,重阳以后的黄花,当然就是时过境迁的事情了。所以,东坡先生才会有著名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其实,很多文献中对日子的代指,都和诗文有关,比如《中共党史》上有名的一次反动军官发动的事变,叫作“马日事变”,这个马日就和诗文有关。旧时发电报,为了省字数,用诗歌的韵目表来代替几号,这样从一号到十号还没什么,十一号开始每一个日期就可以省一两个字了。因为二十一日使用“马”字来代替的,所以称为“马日”。由于诗歌的韵目表里没有羊,也没有牛。因此,也就没有“牛日”,没有“羊日”。有的倒是“艳电”(二十九日电),“皓电”(十九日电),因为“艳”和“皓”都是韵序里面的字,都用来代指日子。这个“艳电”的艳,当然就和先前流行的“艳照”的艳没有什么相同之处了。

   又是咬文嚼字,写了一段,实在是多余。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只会说“昨日黄花”了。“明日黄花”和那些用诗文的韵目表来代指的日子们反倒变成了“明日黄花”,时过境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