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新闻社原题:随着血压的上升,富有的中国人将助推外国药品销售。
30来岁的营销主管科琳·程和安琪儿·陈应该是美国和欧洲制药公司的理想顾客。但迄今为止,她们属于很难说动的群体。
在北京的一家豪华餐厅,这两位工作母亲手机不离身,流利的语言和时髦的着装使得她们可以融入纽约或伦敦的任何咖啡馆。她们每月要在草药、针灸和补品上花数百美元,但她们不买西药。
“中药注重的是平衡”,程说。感冒了,她就在可乐里加入生姜煮着喝。她的朋友陈不服用安眠药,而是饮用中国的白酒。“中药的效果来得陧,但可以长期服用,我们认为它对整体健康有好处。”程说。
尽管中国的中产阶级倾心于别克汽车和星巴克咖啡,但西方制药公司的药品却未能迅速俘获他们。随着欧美成熟市场的销量下降,包括辉瑞、强生等世界大制药公司有必要去发掘像程和陈这样的顾客。
“中国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医疗市场,最大的商机在那里。”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雷·希尔说。
但是,正如其他领域的公司已经领教过的,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像这个国家一般巨大。制药商必须克服中药习惯疗法、政府的价格控制及禁止处方药广告的禁令等不利因素。
程说,她不久前尿道感染时吃过西药的抗生素。但感染产生了抗药性,她的身体变得“失衡”,她于是转用中草药疗法。她的朋友陈表示,她65岁的父亲服用西药治高血压。一旦血压降下来,他就转而服用中药来维持疗效。
在上海的一家大药店,底层的玻璃柜里摆放的是根茎、药草、菌类等中药,而西方品牌的药品和仿制药物则摆放在楼上一层。
中国的患者承认西药对有些致命的病治疗更快、更有效。但他们认为,中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价格低而且没有毒副作用。
为了拓展中国市场,总部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自2002年以来增加了两倍在华雇员,同时在美国大量裁员。
业内分析家表示,人口的变化对制药公司有利。今后20年,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国民体重的增加,中风、心脏病和糖尿病发病率将上升。
此外,尽管中国消费者没有迅速接纳西药,但他们染上了美国的饮食习惯。麦当劳已在中国开设了800多家分店。昔日北京街头的自行车流如今也被260多万辆汽车堵得拥挤不堪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