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育儿/亲子孩子与老人全职妈妈 |
分类: 【妍途有女】 |
在孩子的眼里,别人的玩具永远都比自己手里拿着的好。宝贝去上了英文班后,和小朋友相处得多了,有了对比,就更肯定女儿是个超外向的小女生了。谁都要去摸一下惹一下,要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她就先下手为强了。看到别人手里的玩具,那就更不得了,非得拿到手才罢休,这肯定得引发“战争”。试过半个小时里,班里的六个孩子她就先动手了四个。我这当妈的可真是汗啊,“对不起”三个字就没停过。孩子刚学会跟别人抢玩具的时候,大人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孩子会生气会发脾气的可爱样子上,却忽略了孩子在心理上的急速转变。我想,我们家也粗心大意的忽略了。爷爷奶奶对她的宠爱,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她极其霸道的个性。虽然英文班的妈妈们都很理解,说她还小,一岁半的孩子都这样,甚至说,你家孩子真个性,哎,这样的话到底是笑还是哭啊。作为妈妈,我仍开始担心起来,也更害怕下一次,女儿给其它家长和小朋友再次带来的困扰。
家里就这一个宝贝,什么东西都愿意给她最好的,老老少少的都宠爱她,要什么有什么。我不赞成家人对孩子盲目的溺爱,但也反对经常跟孩子呼呼喝喝,喊打喊追的。可家里有老人,这是不可能避免的。爱孩子就是要给她任何她想要的东西,这就是爷爷奶奶爱孩子的误区。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没了辙就装着要吓唬孩子说要打打,七情上面的凶孩子。为这些诸多的理由,我正式的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向两老的提出了要求。请不要轻易的在孩子面前说出要打她的话,不管是吓唬还是真打,可以的话,请不要再说,最好是严厉禁止。换一种方式,比如,在她发脾气的时候,反而给她一个拥抱,或者,哭闹不停时,暂时不理他,等她哭过了,再来进行温暖式的教育。
因为孩子确实很皮,老的也舍不得真的打,实在没办法了。很自然的就用“信不信我打你”这样的口吻来跟孩子说话,长期下来,光打雷不下雨。这样,反而成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大人越是喊打她就越要跟你对着干,反正也不会有任何的后果出现。经常这样,孩子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她只要一哭一闹一发脾气就能得到她想要的。到目前为止,孩子除了睡觉可以安静一会儿,一天里都相当的好动,有时候我总在想,我们家宝贝的精力怎么那么的好,就没怎么见过她用慢慢走的,全用的是跑,还得连带,爬和攀呢。精力旺盛得让妈妈也为之倾倒啊。
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已经学会倔强和任性了,爸爸说,果真有些妈妈的影子呢,妈妈也只好无语。孩子想要的就一定要拿到手,据我观察,即使当时没得逞,等大人放松了戒备心后,女儿竟然还是会想办法去得到,这样的状况,让我很苦恼,仿佛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将来某一天的女儿,为此而付出的代价。
大概,我这个妈妈是真的需要检讨了。不管什么理由,不管什么时候说的什么话,不管我们努力做过什么,要改的就要改,身边的人也要改,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真心爱这个小宝贝的,那么,从今天开始吧,不要再跟孩子说,“打,打”。即使这只是第一步,那么第一步跨出去了,就会看到新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