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死亡事件 中篇
(2010-09-11 10:30:51)
标签:
文化 |
观察草缸是一种享受,我不想用生机盎然来形容,不过这很像是看着一个自己创作的微缩世界,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观察了草缸里所有的鱼的动向,除了皮球夫妇之外其他的鱼儿都很老实,我前几天喂食过量,它们都懒洋洋的在里面游荡,“小鳈”是里面少数比较活跃的,但是也仅限于冲击一下缸壁,毕竟这个缸儿对于他们生活的那个小池塘来说还是太局促了。
幸存的“老鼠”们,似乎意识到了同伴的死亡,而呈现一种悲哀的表情趴在缸底,很少游动,当然也可能是以为前几天吃的太饱了,我于是开始怀疑死去的那条小白鼠,该不是撑死的,不过JS和我说过,热带鱼能控制自己的进食量,不会像金鱼一样。
我还是把目标锁定在那些“小鳈”上,这也许是一种偏见,也可能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我明白它们的存在已经破坏了水缸的平衡,需要一个十分强大的理由让我克服自己的惰性,把它们捞出来,甩回到池塘里去——它们长的比任何池塘里的“小鳈”都要大了,回去够称王称霸,我也算对它们不薄。但是它们似乎明白有人在监视,偶而看到几条小鳈出现在“老鼠”四周,让我紧张一下,然后它们又什么都没做就离开了。
这样的情况出现了无数次后,我也开始索然无味起来,虽然抱着挑刺的念头在观察,但是它们表现的完美无缺,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小鳈不可能是杀鱼凶手,它们对于任何东西都没有持久的耐心,比起热带鱼的悠然自得,这些出身贫寒的小鱼永远没有安全感的努力着,就算来到了食物充足水温恒定定期杀菌的地方,它们还是用尽一切的力气抢夺食物让自己长大,可即使它们已经强到天下无敌,它们还是焦虑着害怕着走回它们在野外的同胞的老路。
我不禁有些悲从心来,欣慰的是,这些确实还是温顺的鱼类,和被自然演化成的食肉凶鱼不同,小鳈强大了也还是善良的。那么,不是小鳈,又是谁呢?
不,绝对不会是缸里的其他热带鱼,这些富足的鱼类从上几代开始就不需要为生存而努力了,它们即使想害人,也早就没有了那种能力和攻击力,在观察中,这些鱼基本上都是高高在上,没有人理会小白鼠,甚至看不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概念里,可能从来不会思考是谁在清理它们的污秽。
不过这些鱼类的种鱼,大多来自于炎热的亚马逊以及尼罗河流域,在那些物种类别极度繁多,捕食者铺天盖地的水域里,它们的祖先进化的极其凶悍,几乎所有的大型热带鱼都有攻击性和食肉性,其中虎皮甚至是属于凶猛的攻击性鱼。会不会是某条鱼身上原始的野性爆发了?
没有小白鼠再次死亡,找出死亡原因的时间也变得不那么紧迫起来,但是,我是个没法忍受谜题的人,我一定要找到一个答案,但是,光靠观察肯定是没有用了,我决定,做一个实验。
首先是要回忆当时的所有客观条件,食物是不成问题的,我构思小说的时候经常拿着鱼食一点一点的喂,看着它们聚集起来出神,回过神往往就会发现喂过了头,而且缸内的鱼都可以吃草苔,所以当时不存在饿死的问题,病死也不太可能,我对于水质的控制很勤快,而且硝化菌培养的很好,一条死鱼在草缸内3天就能完全腐烂成白骨,定期还投放维B和青霉素,蛋白质饲料里还经常混合大蒜汁,常见病应该都能克服,最大的证据是,其他的鱼儿都安然无事,单身的红箭体质不好,都已经被我单独出缸抢救过三次了,如果要生病,它一定先出现症状。
这也是当初我判断谋杀的原因,但是如果除去谋杀,饥饿和病毒,还有什么能杀死皮糙肉厚的小白鼠呢?实验的目的,就是找出我肯定疏忽掉的一个因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