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49c79741g0a20aa738cf6&690
喜欢这样走着,以一种随意的心境固执地追随,或山水,或古城,或在晨曦的清新里和昏黄的灯光下。
我来了。晋中平遥梁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素有“平遥四百零八村,数一数二数梁村”的美誉。因为属于还没有开发阶段,目前不收门票。
http://s12/mw690/49c79741gdd00f339a9cb&690
梁村呈凤凰展翅状布局,由五个古堡组成,分别是东和堡、西宁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顺堡,东和堡“北斗七星”状分布,年代最久,地势最险,西宁堡两面环水,景色最秀。五个古堡容纳了梁村大部分民居建筑。
别看梁村只是一个普通村庄的名字,却可上溯至夏商时代,五代十国时期已具相当规模,故民间流传着“先有源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这样的民谚。村中古庙建筑为一绝,有大庙、堡中有小庙,还有
132座历史传统院落,这些院落多为清代巨商故宅,记载了晋商的历史,见证了清代这一带的繁荣和兴盛。如毛鸿翰、毛鸿举就是晋商平遥帮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票号老板,曾为平遥票号业之行首。
http://s1/mw690/49c79741gdd00ef2ae6e0&690
很巧,我们的车正好就停在天顺堡大门口,从事先查阅的资料中得知,五个古堡中尤以天顺堡和南乾堡保存最为完整。据史料记载,梁村天顺堡自乾隆年间始建,中国票号史上第二大票号平遥蔚泰厚总经理及蔚字五联号总管毛鸿翰联合冀、邓、王、史五姓人家共同投资,最终将其建成,前后历经了100多年。清道光年间(1846—1917年)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票号经理毛鸿翰就住这里。
http://s2/mw690/49c79741gdd00ed240e01&690
走进天顺堡,两边都是青砖砌成的有数米高的街墙。各家各户大多以前后两院为主体,门楼内有雕工精湛的影壁,走进院中举目都是造型优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尽入眼帘的木结构彩色绘画线条流畅。有的华丽精美,有的浑厚雄壮,有的清新简洁,都让人感受着过去那个岁月里某户豪门大宅的考究和气派。
http://s1/mw690/49c79741gdd011fcf3790&690
http://s12/mw690/49c79741gdd00faebca3b&690
来到一户姓冀的村民家,进了门楼绕过设计考究的影壁,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这是一座通常看到的三进式四合院,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建筑像迷宫,经过二进、三进院门才能到达正房,在院子的两侧有厢房,门楣及横梁外观饱满,上有精美华丽的图案。按规矩正房为父母长辈居住的地方,子女和其他人则只能住在厢房。正房前种着几盆花和葱,有电视声音从窑洞传来,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严谨建筑里又可以看到现代人的生活气息。
http://s10/mw690/49c79741gdd00fe0f40a9&690
老冀家的院子保护得还算是比较好的,院子两户人家共有,当然,这两户人家在上代都是兄弟。他家有五口人住在这里,有树有花的院子远比那些大门紧闭或门楼倒塌、蒿草蔓生的颓败宅院要充满生机。
http://s15/mw690/49c79741gdd0102ded51e&690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窑洞,近距离和窑洞主人坐在炕上闲聊。窑洞的面积与摆设与我以前的想象相差很大,土坯的窑洞包括拱券全部用砖石砌筑,挨近门的窗台下盘着一个宽大的炕,上面铺着褥子。炕的一头摆放着两个大木箱,另一头侧面有一个灶台,灶上有锅,老冀告诉我平常他们就在这里做饭炒菜。我很纳闷,这窑洞又是住人又是炒菜,在没有排气扇的条件下油烟从哪排出去呢?大概这里以烩菜比较多吧。老冀说没有什么油烟,在炕旁边盘灶是为了节省能源,锅灶的烟道与火炕相通,烧饭的余热可以供火炕取暖,俗称“一把火,两头烧”。
窑洞门口挂着一个花门帘,窗户不是我所想象的用纸糊的那种,全部安装了玻璃,这让窑洞明亮了很多。厚实的窑洞最大的好处是冬暖夏凉,但就是有些潮湿和阴暗,古人发明的热炕绝对是智慧之举。在居住的窑洞外还有厨窑、储藏窑等不同功能的窑洞,隔壁那间窑洞摆放着水缸冰箱等生活用品,案板上还有些时令蔬菜。
http://s7/mw690/49c79741gdd010591ec36&690
村内主街道为砖道,每间窑洞的屋顶用土覆盖,并实行“户户通”。老冀他家上窑顶的楼梯隐藏在一堵墙后面,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平整的窑顶对我来说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只见窑顶厚实的泥土上面全部用青砖铺就,为了防止雨水掺漏导致窑洞坍塌及行人摔落,窑顶还砌有女儿墙,这样的屋顶也是每家每户的晒台,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个层次丰富的空间构图,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无穷想象的建筑与自然完美的集合。
http://s3/mw690/49c79741gdd0115701292&690
老冀告诉我们在堡里住的人越来越少了,老建筑失修现象普遍,很多濒临倒塌的老房子即使想修也不容易,政府规定必须按照原来的样子修缮,从梁到柱到雕刻等不要说没有钱,就是有钱也没有那个技术,更何况稀少的传统艺人也非一般人能够请得起。所以,在古堡有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子,贴着瓷砖的建筑与古堡格格不入。村民们也知道不及老房子好看实用,但也没办法。
http://s8/mw690/49c79741gdd0170a19487&690
确实是这样,在梁村到处可见坍塌的门楼和院墙。岁月荏苒,从明清走过来的老宅精美的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还未等到人们深入研究和发掘,就在时间的磨砺中日渐衰败,让人看着真是惋惜。
http://s11/mw690/49c79741gdd010d00f56a&690
http://s8/mw690/49c79741gdd2657ec2657&690
http://s13/mw690/49c79741gdd265353254c&690
http://s13/mw690/49c79741gdd2654fd5c7c&690
http://s13/mw690/49c79741gdd25bc56d38c&690
古堡、千年古槐、广胜寺、文慧塔、古戏台、平沁古道等已经成为梁村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让多少游人在青石古道举目环顾,从斑驳的门环去寻一段古墙下的故事。
http://s13/mw690/49c79741gdd010eebb9dc&690
想象某一天坐在这样的深深庭院里,窑幔半掩,结满枣或梨的树下,一壶茶,一弯月,还有被月光切割的无数剪影。不仅仅只为怀旧,还在倾听从远古发出的声息。这里有各种人物的独语,我的有些不安的灵魂依附在画檐巨柱上,和那些龙首云纹作飞天的姿势。老墙上的长春藤爬向了窗棂,这些窗棂好漂亮,窗格上的图案将花香和墨香送至我的鼻息,这是静心的、简单的。体味着远离喧嚣与浮躁的惬意,就连墙角传来的虫鸣也被揉合成喜悦。星斗在古堡的天空升起,布局精巧、错落有致的院落便是一页页翻开的画页,立体的、生动的画面随风而来。我变成一棵绛珠草,信步走着,门楼,二进,三进,一重又一重美……
2013-5-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