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悟道 |
成功者绝不给自己软弱的借口
没有近距离接触过陈安之的人,永远不清楚为什么他每次演讲都会让人心灵震撼,为什么每次都这么轰动,令人永生难忘?
由于我们梦工场是陈安之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伙人,我才能亲领他的付出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他的努力为常人所难以理解——他完全是在用生命演讲……
他当初在美国帮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工作时,打不到一百通陌生客户拜访电话,就不让自己坐下,不让自己喝水,直到打到100通才能喝水,坐凳子。
当 陈老师教他的讲师和助理们,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工作时,才20多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徐鹤宁,也快速地第一年就实现了买豪宅,第二年实现买宝马的目标。
我第一次见陈老师时,资产几乎己归为0,是陈安之老师的激励,让我和太太找到了方向与目标,从10万元融资借款开始重新创业,每人每天打100个客户电话,每天从早上八点到凌晨十二点,整整持续了3个月……从很小的民用住房开始办公创立的梦工场,现搬到了1400多平米的宽敞办公楼,并找到了自己喜爱又愿奋斗一辈子的事业,这一切,都因为我和太太毛毛坚信陈安之老师的成功学。
很多人说我王阳这人“一旦认定了目标,十头牛拉也别想让他回头!”可这在学习陈安之老师之前,我却是一个习惯创新,同时也习惯放弃的人。
2004年中国企业家首次登珠峰,教练多次劝说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别再登峰顶,说他各方面的素质都不具备登顶,但是王石最后用生命来兑现了他的承诺,登上了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王石面对挫折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企业家精神,无意中也一夜间让他成为了“企业家登珠峰第一人”,为万科免费做了无价的“形象代言广告”。
中国人习惯在困难面前说“算了!”,虽常有“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口号,但总会在最后偏离目标,偏离轨道,就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哲学中,有一种“二元论”,凡事爱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在成功面前总爱举一大堆“成功也等于失败”的理论,这种对成功患得患失的心态,就像陈安之老师所说的,是“又踩油门,又同时踩刹车”。
所以,中国的《英雄》代表(张艺谋电影),一般都会在临到要成功时,放弃初衷,忘记自己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不信你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中的男女主角,总会“思辩”性地在最后放弃目标,放弃成功……所以中国人时兴“失败学”,这也是中国企业为什么很难壮大的文化基因。
21世纪的中国,有运显示将再次成为世界的强国,强调积极正面心态的“成功学”,正在用强者的心态重新演绎中国的文化哲学,一批智慧的有成功基因的中国人,开始饥饿地在向世界顶级的成功者学习(成功学),在大机遇的面前,习惯“放弃”的中国人越来越少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