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习惯了花钱卖报纸。自从有了免费的“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我就和好多人一样——每天可以节省一元钱了。老实说,虽然,这份地铁报版面有限,所等消息也基本来自于前一天的网络,但是,很多人读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因为,边坐地铁边看报,足以在下车前打发掉此前只是大眼瞪小眼、不时遭白眼的集体无聊时光。
如今,北京再次出了新鲜事儿——出了地铁口,每天可以免费领到一杯热腾腾的米粥。对这个“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壮举,我好几周前就见过,只是没有品尝,当时以为是炒作,今天好奇领了一杯,送粥人一句:“祝您一天好心情!”,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再看看这日渐寒冷的天儿,我真的打算每天以泪洗面了。
在找了家路边小店,加点免费咸菜,要半份小笼包和一个鸡蛋之后,往依然热气腾腾的免费粥里添点白糖,哇塞,咱心里,那叫一个甜!原本领粥时忘了这是哪家好心人做的善事,喝粥时就忍不住转着杯子看,“人人可享慈善,仁爱触手可及”……不错的行动,值得某些伪善人好好学习。
一些所谓公益营销的公司,如果您也能做到每天送路人一杯粥,我就算免费给你服务也心甘情愿了。真的慈善,应坚持不懈,应真的用一片真心,打动更多人的心。比如,我喝了这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送出的热粥,就一直在心里纠结——下一次,见到地铁里乞讨的人,我还要和以往一样——怀疑人家是否真可怜吗?
于是,我就百度了一下——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是由佛教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民间慈善组织,于2006年10月16日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其宗旨是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扶贫救助。其目标是搭建启发善心、人人可参与的善行实践平台。其理念是“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基金会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友谊宾馆(颐园)62728。
仁爱慈善基金会尝试以宽广的社会视角,将慈善活动与人的身心健康相结合、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佛教智慧在社会的应用相结合,希望通过慈善活动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精神演绎出来;因此项目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在常时开展像仁爱衣+衣、仁爱助学、仁爱心栈、仁爱孝德奖、老年关怀、龙泉之声倾听热线等低参与门槛的慈善项目,鼓励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着力于推动提高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公众主动关注社会和民生;当国家遭遇灾难时,仁爱慈善基金会则定位于:1)做政府救助体系的补充者,配合政府针对体制外流动人口和特困人群查缺补漏;2)做民间慈善力量的协调者,整合当地和外来的的NGO组织协同工作;3)做受灾民众的陪伴和服务者,成为灾民可以信任、可以沟通的社会工作者。通过一线、贴身、持续、补漏的形式,以救难、救济、救助、救济四个阶段,在灾民克难救急以及家园重建、生产重建、生活秩序重建、生存能力重建、心理重建等方面,提供灾区社会服务,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灾民一起重建家园。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主要项目包括“仁爱行动”救灾救济项目、“仁爱心栈”社区服务项目、“仁爱助学”孤困学生资助关怀项目、“仁爱衣+衣”衣物捐赠及扶贫项目、“龙泉之声倾听热线”心灵健康服务项目、“仁爱孝德奖”弘扬孝悌精神项目、“仁爱老年”关怀项目。
以后,但凡有真想做公益慈善项目的客户,我就首先向他们推荐这家基金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