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庆龄基金会暖计划(上)

(2008-05-27 09:36:05)
标签:

情感

分类: 社会透视

QQ群号码:33184720

宋庆龄基金会暖计划(上)

(一)前言

(如果需要电子版本,请发邮件给我zhaotop@sina.com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

尽管陈奕迅的《十年》唱的是男女情爱,但对我而言,对更多关注这次汶川地震的人而言,我们能否在十年后回答自己孩子那个问题——“爸爸妈妈,十年前的汶川地震,你们帮忙了么?”。我们将如何回答?我有捐款、我有献血、我有当义工、我有默哀……在数万人遇难、百万人家破人亡、遗留大量的孤儿、孤老、残疾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仍然不能挽回灾难带来的永久创伤。

网上看见一个帖子,请点这里。摘录几句话出来,主持人白岩松和嘉宾讨论:

==================================================

地震不同于其他灾害,比如雨雪洪涝等,它的救助期限可能要长达十余年。

一个地区的彻底瘫痪,就算是重建,你有没有想过?灾民可能要在帐篷里过一两年。

其他灾害中,家庭基本保持完整,这会极大的帮助人们增加信心度过难关;而地震瞬间造成的家庭消失,生还的人们靠什么支持下去?

大量的孤儿……大量的孤老……他们的生活不是一次捐款或者救济就能解决的。

这次地震,很可能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最大的自然灾难……

=================================================

十年后,当我们的子女问到我们的时候,除了捐款献血义工,我们还做了些什么?

从地震发生至今,八天过去了,几乎一直在为红十字会和宋庆龄基金会忙碌,前些天有在博客和17PR上零零散散的写过点东西。一直在等待活动的审批,终于在昨天(举国哀悼的第一天)收到了活动批准执行的消息,尽管现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基本的方向和框架已经确定,请公关圈的同仁多多帮忙。

5月12日下午的地震,13日一天更多的时间是在网上搜寻各种资料,看灾后的救援、防疫、重建、心理干预等各种信息。留意到这么一个细节(具体出处我忘记了)——对大多数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流逝,灾难发生两三个月后会渐渐的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其他事情,只有那些在整个灾难中有切肤之痛的人会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拔。

现在仍处于救灾时期,所有的灾民都不是一座孤岛——那么三个月以后、一年以后甚至三五年以后呢?并不是有谁故意遗忘,而是发展的一个规律——比如97年的抗洪救灾、03年的非典,今年春节前后的雪灾,这些十年前甚至半年前的灾害带给多少家庭惨痛的回忆,而我们又能记得多少?是否仍然惦记那些灾难中失去双亲的孩子?是否依旧关心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相信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谈及这次国殇的时候更多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这些不是一次捐款或者救济就能解决的,我们能否可以把对他们的关心延续的长一点?更长一点?

(二)活动背景

策划了一个公益活动,最开始是给红十字会策划的,但由于救援阶段,红十字会的特殊性质使得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异常忙碌,尽管活动本身得到认可,但现阶段的人手紧张导致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操作这个项目。于是转向宋庆龄基金会,多次沟通后,方案上报总部,审批通过,开始正式操作。

简单介绍一下活动的情况,这个公益活动绝非现阶段的抗震救灾捐款,而是着眼于灾后重建和心理治疗,是为两三个月以后的后继活动来筹集善款。活动的初衷如下——

1、伊利、联想这种实力雄厚并且又公益责任感强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一百万以上的捐赠并不那么容易拿出。虽然我们说无论捐款一元,还是捐款百万,都是一片爱心,但能够募集更多善款总是好的。作为企业,如果只捐助五万十万的也许会稍微少了一点,多的拿不出来少了又不好意思。哪怕一个企业只捐10万,有100个这样的企业也能捐助1000万了。而中国的企业数量已超过4000万家!有什么样的活动能让企业心甘情愿的再次掏出善款?

2、对民众同样如此,一次两次三次的解囊相助过后,继续捐赠的可能性也不高,毕竟自己的日子仍然要继续过,大家的钱都来之不易。那么,如何在不影响现有捐赠,不影响未来生活的情况下,募集到更多善款,并且让大家对灾后的重建等工作继续数月的关注呢?

3、灾后最缺的是什么?孩子们需要关爱,需要心中偶像的鼓励,需要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需要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安全场所。

于是,我一直在想,能否策划一个活动,让企业心甘情愿的继续捐赠,让网民能继续关注,让

孩子们能在灾后的重建中不会孤单,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回报社会?

(三)他山之石

策划草案请看附件,更加具体的规则、捐赠承诺、媒体配合等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我们首先

来看两个例子——

    百万格子(http://milliondollarhomepage.com/)

    英国一个名叫亚历克斯-图学生为了筹集自己的大学学费而又不想跟银行借贷款,于是用10分钟就建立了一个名叫百万首页的网站 ,然后将这个网站的首页平均分成1万份,每一份只是一个小小的格子,他宣称每个格子卖100美元。买家可以在自己购买的格子中随意放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网站的LOGO、名字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卖出了4281个格子,并收获了42万8千美元。  

关键词:好奇的网民所带来的浏览量,因此眼球经济产生,格子就值钱了。

 

   ②RED

   著名的U2乐队主唱在2006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了“红色商品”(PRODUCT RED)概念,他们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品牌——RED。这个品牌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所有,而参与进来的企业只能根据授权,进行贴牌生产、销售印有RED标志的产品。同时从每件产品中捐出10美元或利润的40%-50%给全球基金,用于资助艾滋病相关项目。从06年提出概念,到07年9月,RED已经捐出高达4500万美元的善款。包括苹果、摩托罗拉、DELL、微软、阿玛尼等多家著名品牌都加入到这一计划中。在欧美这种“红色商品运动”也受到了极大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六一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