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救灾英雄落下两大“后遗症”
4月底,石岩和周子琰组织“实友会沙龙”,召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家,以灵性思维作为主体思想方式,通过整整3天的脑力激荡,希望实现资源和行业的整合。我作为此次活动被邀请的企业家之外的嘉宾,从中见证了友情的升温、共识的达成和思想火花的熠熠闪烁。
宴罢舞歇,当飞扬的灵魂回归平静,燃烧的激情悄然平息时,我发现,在太多的感慨和感动之中,最为深刻的则当属抗震救灾英雄皇甫志友的“后遗症”。
那天晚宴,满座的嘉宾热情洋溢、挥洒自如,而坐在我身旁的,却是位低调朴实、沉静不语的年轻人。出于礼貌,也出于整体的和谐,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这才知他的名字叫皇甫志友。
“皇甫志友?你就是那位抗震英雄?”同桌不少人惊异地叫道。
皇甫志友,唐山丰润区黄家屯村人,农民企业家。唐山大地震时皇甫志友只有10个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吃全村母亲的乳汁长大的。32年后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深深刺痛了皇甫志友的心。这个昔日唐山大地震的孩童、今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第一时间毅然决然地做出决定:全力支援灾区!

他当即决定捐款100万元,并在企业员工和黄家屯医院医护人员中发出
“尽己所能,向灾区人民伸出救援之手”的倡议。倡议得到热烈响应,40名企业员工和12名黄家屯医院医护人员组成了抗震救灾志愿者小分队。因南方降雨,皇甫志友包机南下未果。5月12日23时20分,皇甫志友包了一辆大巴车,并动用自家一辆商务车,派5位厂长的带领这支抗震救灾志愿者小分队,携带着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连夜南下四川。
13日凌晨4时,皇甫志友出资30多万元,派人购买了100顶军用帐篷、100个高压喷雾器等救灾物资和治疗外伤用的药品。上午9时30分,两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货车出发了。随后,皇甫志友告别年迈多病的父母和病后需要照顾的妻子直奔灾区。
14日上午7时,志愿者小分队到达成都,被分配到都江堰市参加抗震救灾。此时,都江堰村老君庙灾情十分严重,需紧急救援。由于山路被毁,志愿者小分队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十几里,历时两个多小时到达老君庙,协助部队官兵迅速转移了两位伤者。18时30分至23时,志愿者小分队在都江堰市区的一条商业街上抢出了一批遇难者遗体。

15日凌晨6时,志愿者小分队奉命赴虹口镇救助受灾群众。当时公路还没有打通,必须翻过两座大山。志愿者小分队用木棍作支撑,拽着山上的树枝,顺着盘山小路艰难前行。途中遇到一对儿女背着一位70多岁的受伤老太太转移。志愿者小分队的队员主动背起老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将老人安全地送到救助站。在虹口镇时,他们成功运送伤员达数十人,并为当地群众捐款。
皇甫志友和小分队志愿者们每天只休息4个多小时。困了,就睡在公路上和废墟旁;饿了,就用凉水泡方便面。小分队的医护人员在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在幸福道上设立了医疗救助点,不分昼夜地给伤者包扎、消毒,救助伤者2600多例。
“绝不能让孩子荒废学业,要让他们早点搬进敞亮的教室!”在救灾抢险的同时,皇甫志友决定出资援建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

16日下午,皇甫志友带着志愿者小分队来到聚源镇,投入到新校址的基建工作中。18日上午,彩钢板正式运抵聚源镇中学。经过昼夜奋战,5月19日凌晨,终于建成一间高2.6米、面积为60平方米的钢构新教室。这是震后灾区重建的第一间教室,白色的墙壁,湖蓝色的屋檐和窗框,成为震区最美的一道风景。上午9时,经过简短的入学仪式后,7年级1班的33名学生走向崭新的教室。震后第一所开课的学校诞生了,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回荡在四川地震灾区。
由于过度劳累,皇甫志友从20日开始发高烧、嗓子不能说话。他一边输液一边在现场指导大家施工。23日,聚源镇中学的18间教室顺利完工。这种钢构房屋坚固、耐用,孩子们在里面上课,再也不用担心地震的袭击。

到5月25日,皇甫志友和51名队员共为灾区的孩子无偿援建了42间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的教室。看到被安置在帐篷里居住的孩子坐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皇甫志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入课堂,皇甫志友决定在绵阳市再建一所校舍。当看到来自北川县、安县的孩子们居住在绵阳驻军某部操场上的帐篷里时,他与有关部门协商决定把新校址选在当地驻军某部的操场上,援建八一帐篷小学。在当地驻军官兵的协助下,几百人的施工队伍砸地基、卸材料、快施工……
皇甫志友帮灾区建了学校后,又在绵阳投资1500多万元开办绵阳市国强友旺建材有限公司,不求回报,以公益事业为主,生产过渡安置房及高标准厂房,以支援灾区,服务灾区,给灾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看到绵阳市各级团组织因缺乏交通工具工作不便时,捐赠了价值35万元的长安汽车10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汶川地震中,皇甫志友的各项投入总计达到2000多万元!
2008年11月,皇甫志友被授予“河北省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12月,被评为“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者”。
如今,当我们面对眼前这位英雄、这位青年企业家,不由得肃然起敬。皇甫志友,站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没有任何利己色彩,没有一句华丽语言,没有半点鲜活包装,完全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意义和“感恩”情结。我们集体起立,共同为我们的英雄举杯致敬!

皇甫志友用朴素的话语表达了对大家的谢意。这位抗震救灾英雄,说到了他的灾后“后遗症”:在灾区,他目睹过现场悲惨的境状,救治过无数的伤者,安置过不少遇难者遗体,不知不觉,在他内心深处悄然埋下痛苦、悲哀和恐惧的种子。当他从灾区回到老家后,他经常会在后半夜猛然惊醒,大呼“地震了!地震了!”然后拉起妻子就往外跑!就这样,我们的英雄常常遭到无边噩梦的侵袭和骚扰!后来他终于找到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每天晚上都要用酒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这样就能够安稳地睡到天亮……
听到英雄落下的“后遗症”,不少人的眼睛潮湿了。
太多的悲伤与感动,不会轻易在时光中溜走。那些深埋心底的痛苦,那些饱含泪水的记忆,那些无法遗忘的心情,那些灾难带来的恐慌——英雄所经历的一切,是对心灵丰富而严酷的洗礼。
在与皇甫志友的交谈中我又了解到,这位抗震救灾英雄同时还落下了另一种“后遗症”:从抗灾现场回来,皇甫志友深切的感受到他最不能看到的是孩子上不起学、毕业后没有工作!为此,他除了捐助学校之外,目前正在准备投资1亿元人民币创办“种子创业工程”,让一些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尤其是灾区的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拿出的创业方案经评估获得认可,皇甫志友的投资公司将为这些大学生的项目出资,以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这其实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他们美好的人生和未来。我早就做好思想准备,这将是一个赔本的项目,但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业。”皇甫志友如是说。
从这位淳朴善良的青年身上,我们发现了世界上许多宝贵的东西。拥有了财产,其实并不等于拥有了家园;那些高贵的灵魂在善举中不断得以升华,在希望和信心中找到了久违而永恒的家园。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后,当我们谈论英雄话题时,不由得会想到一些善于场面作秀、善于嘴上大谈社会责任的如王石等一些大企业家们。无论他们几多辉煌,但当他们面对皇甫志友这样的农民企业家,他们都将显得苍白而无力、渺小而丑陋!他们的品牌早已在人们心中贬值!不错,中国人往往善于忘却,但那些触及人们灵魂的东西却必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之中,铭刻在历史的记忆里。
与其说皇甫志友的一系列行动是出于感恩,不如说是一种纯粹的、无私的、高尚的人生奉献。那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巨大的社会财富。从这位英雄的举措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精神的光芒,也看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伟大进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