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体大逃亡”的背后(五)
走出面临失败的鸿沟
利玛事件之所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是因为这家企业所遭遇的内部管理问题恰恰出自于向别人输出管理的软件公司,而且这一现象在这个行业内已有开思与TCL纷争的先例。在新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这一管理问题在整个企业界俨然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那么,引发这种“运动”的导火索究竟是什么?是旧体制与新经济碰撞必然的结果?是原企业势力与资本方天生的矛盾?是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还是双方感情最终的破裂?
自2000年以来,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IT业界的并购重组之风悄然刮起,此起彼伏的“资本游戏”伴随着林林总总的恩恩怨怨在整个行业疯狂地生长和蔓延,新经济领域的诱惑一时成为机遇和冒险不可替代的全新定义,而传统企业对新经济也愈加表现得异常强烈和渴望,是进入?是等待?是机遇?是陷阱?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基本选择常常让企业决策者进入两难境地。因为他们很清楚,正确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极高的回报和美好的未来,但错误的选择所带来的却不仅仅是风险。
光明集团总裁冯永明还是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这条路,最终选择了北京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光明入主北京利玛,冯永明欲把光明的管理经验与北京利码先进的IT技术紧密结合,造就一个优秀出色的管理软件企业,从而全面进军IT产业:1999年与利玛洽谈,2000年7月8日达成协议,2001年3月1日正式进入。但是光明集团万万未曾料想到的竟是他们很快就遭遇到了原班人马采取的极端方式进行集体围攻。
据悉,这些年北京利玛一直都在谈融资、重组,作为国内IT业知名企业,自然会吸引许多企业前来洽谈,但都没有成功。据说有一家在国内很知名的企业都已经过来接手管理了,后来又被赶跑了。
也许正是因为冯永明这位中国企业界的铁碗式人物,才使得光明集团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作为出资人控股方牢牢地把握了大局。当记者问冯总是什么原因促使发生这一事件时,冯回答:“北京利玛是94年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虽然形式上与外商合资了,但实质上他的胎是事业单位的自动化所,自动化所的科技人员来管理北京利玛这户中外合资企业,企业性质虽然变了,但机制依然是自动化所的机制,北京利玛不注重市场,缺乏市场观念,北京利玛没有规章制度,所以说虽是中外合资企业,却很难适应市场。今天利玛软件发生这样的‘闹剧’,足以证明是新体制、新机制与传统的旧体制、旧观念、旧机制碰撞的结果。不但如此,集体逃亡的人是无法融入今天利玛软件的,对利玛软件来说很可能是件好事。利玛软件正在向海内外公开召聘一流顶尖人才。”
至于是否产生“新利玛”?是否他们会私自使用北京利玛软件的专有技术时,张爱清总经理说:“如果他们也用北京利玛软件的专有技术和版权,当然就是侵权,对客户也是一种伤害。我想他们不会拿法律当儿戏,不要做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 ”
就在6月26日,利玛软件召开新闻发布会,隆重推出利玛e时代ERP新产品。虽然没有涉及辞职事件,但发布会本身已经表明了利玛软件目前仍然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张爱清在会上满怀信心地表示:利玛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加入到新一轮竞争行列中来。
有人说新经济就是一个美丽的“空壳儿”,时时会诱惑着你;也有人说新经济布满无数的充满诱惑的陷阱,恭候着你的光临。然而,当新经济的泡沫日渐被时间和现实静静地甩干、而资本的力量日益凸显其神奇的色彩时,那些高擎新经济大旗的创业者们是不是到了该重新审视自己定位的时候了。
虽然利玛公司声称他们已从跨国公司和海外归国人群中吸引了人才,但我们最为关心的仍然是,“利玛”的纷争还将延续多久,尚不知道下一步彼此间是否会再度合作。其实人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为美满的利玛软件的结局。这正如利玛公司主导产品ERP一样——过去传统的ERP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问题,而如今中国加入了WTO,面对的是全球化竞争,所以今天ERP管理范围也就从自身延伸到供货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了。由此,企业就更不应该停留于“窝里斗”的圈子里,而要共同联手面对愈来愈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
所以,我们在充分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的时候,还要把来自方方面面的企业矛盾进行充分把握和解决,更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实际上,在此次沸沸扬扬的利玛员工集体辞职的事件中,光明集团已经向我们诠释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那就是当企业出现很高的变量、变数,充满着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适应+改造”,从而使企业跨越出面临失败的鸿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