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资情调 |
这些天正好是在举行多哈亚运会,不知道是否会有很多人会关心,奥运会都参加好几回了,亚运会真算不了什么了。这已经是中国人第几次参加亚运会?我掰着手指算了算,是第九次,第一次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当年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如今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对当年参加亚运会的回忆,简直就是将人们带入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旅游胜景。
先听听足坛宿将年维泗的回忆。他说1978年参加曼谷亚运会的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被允许将自己的真实地址留给外国人。而在此之前的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时,中国运动员给外国人留的地址是统一的,这是纪律,是政治问题,不管你是哪个省的,地址一律是“北京体育馆路9号”──那是国家体委训练局。这说明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真是个里程碑。
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当属金牌获得者第一次拿到了奖金。中国男篮的绝对主力黄频捷,在凯旋庆功时,拿到了200元奖金,而且已经是最高档次的奖金。黄频捷说,这钱都吃了,不是贪嘴,是讲究营养。当然,物质奖励是有了,可是谨小慎微的心理还是依旧。在曼谷那个火热的地方,人家送给了中国运动员许多T恤,黄频捷和伙伴们一开始都不敢穿,后来终于穿了,竟然全都反过来穿,因为怕正面的英文字母和图案给人家看见,弄得送T恤的外国人见到黄频捷省一脸的莫名其妙。
宋晓波当年大概是功亏一篑、屈居女篮亚军的缘故,已经记不起来是不是拿过奖金,可是她清楚地记得当年参赛时的业余生活。男队员学唱歌的胆不小,什么“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居然唱了一遍又一遍,男队员还会带着副军棋到女队员房间来串门,但是带照相机的人倒是很少。宋晓波本人是带了书奔亚运的:“没错,我是在飞机上看完《基督山恩仇记》的,那时兴看名著,平时时间少,比赛倒有时间了,再说在曼谷,屋里也没电话……”
1978年曼谷亚运会上,自行车运动员张立华第一次见到了易拉罐。那是在曼谷机场。他至今非常清楚地记得,那个易拉罐饮料是白色的,有一串银色字母,其中有“7UP”字样;当时大家看着这小易拉罐都觉得新鲜,还是服务人员帮着给拉开的;张立华“当时的心思是想办法带一个回去,给我爸喝,他这辈子没尝过这么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