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内蒙兵团
内蒙兵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54
  • 关注人气: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2014-09-02 09:10:07)
标签:

房产

老井

战友

大春

火苗

分类: 2、战友情深

写在桥湾的路上  

 

http://s4/mw690/001lLfuxzy6LEH9uP19d3&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作者:董霞(霍东明爱人)

 

2014年8月12日,北京,四惠桥下。一间普通的礼堂,聚集着一群我的同龄人,60岁上下的老者。他们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他们相互称谓,战友。他们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家,十连,45年前就坐落在他们的第二故乡-----桥湾。

 

http://s16/mw690/001lLfuxzy6LEOOTeKr1f&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乘东传来“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飞扬的歌声,触动了他们每一根神经,穿透心灵,在每一条血管流淌,他们的双眼已经泪光闪动。我震惊,生命里已经跨越过“水千条,山万座”的十连人,那本该不年轻的音色竟如此高亢雄壮,歌声响起的瞬间,犹如青春重回。

 

http://s16/mw690/001lLfuxzy6LFxobYLl2f&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东风飞扬的歌声走进45年前就深藏在十连少女心底的《草原恋》,如今依旧五彩斑斓,异光闪烁,恰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优雅的《唐装走秀》,诉说着十连人对美的张扬;《遇上你是我的缘》,描绘着亘古的人间真情;海德玉如泣如诉的:谢谢、谢谢……包含了十连人诉说不完的《友谊地久天长》。这一切,都在告诉今天的人们,十连人不老。因为,他们的血依然是热的,肢体依然有力,音色依然美丽。这一切,又无不策动情义依然浓烈的十连人,去看望那片《多情的土地》-----桥湾。

我,一个十连人的家属,有幸再次跟随火苗及他这辈子都不能忘记的战友们,用7天的时间,在历史隧道里向后穿越45年的时空,寻找十连年轻的踪迹,祭拜十连逝去的青春。

 

http://s6/bmiddle/001lLfuxzy6LEOgDeVT45&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雨后的桥湾,天格外蓝,空气格外清新,但是,行进在深埋着十连青春脚印的黄泥、雨水交融的小路上,十连人的心、双脚并不轻松。崔万忠激动地说:“小路,没有变,小路,一点都没有变。因为,《我们从桥湾走来》时就是这样。” 然而,就是脚下这条泥泞小路,竟然从1969年开始,一年的时间内,拥抱了来自北京、杭州、天津、秦皇岛、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数百名祖国的小儿小女。

 

http://s1/mw690/001lLfuxzy6LEOzvBGo50&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走进桥湾,人们情不自禁地向路边的低洼地奔去,踏着茂密的杂草,有人兴奋地喊着:“水井,水井还在这里。”尽管火苗曾经无数次的给我描述:“当年连接炊事班与老井这条路上的这二个点,维系了十连在桥湾的生命。在野草丛生的深处,被一泓碧水、三面包围着的清澈见底的老井,永远是我心底保留的美景。”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他还给我画了一张简图,告诉我,这是桥湾最美丽的地方。此行,是我第二次来到老井边,与三年前一样,驻守在这里的依旧是那眼枯井。但,它依然悲壮。因为,就是它,养育了桥湾人最灿烂的青春韶华。

 

http://s14/mw690/001lLfuxzy6LEOFyVVH9d&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驻足在老井边,在繁杂的人声中,我仿佛听到老井凄凉而干涩的诉说:“你们都走了,走的太远,太久……我想你们啊,朝思暮想啊,我想念你们用青春年华环绕在我身边的温暖,我想念你们火热的双手提捞我时的畅快,我更想你们每一个人的点点滴滴,想得我呀,心碎了,眼也枯干了……”

 

http://s4/mw690/001lLfuxzy6LEOWJxsfd3&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在内蒙古大学的餐桌前,
坐在我身边的宋力华满含深情的讲诉她与老井的故事:“45年前我在同班,同宿舍的战里年龄最小,力气也小,冬天,水井边冰雪覆盖,战友们怕我摔倒,从不让我去老井打水,直到一年后我离开桥湾,竟一次都没有去过水井。2009年,为十连40年庆祝会排练节目,作为节目主持,说到桥湾唯一的水井,我对它是一无所知,组委会只好请桥湾画家李维刚给我描绘了一幅《老井》的画,才帮助我完成了对老井的诉说。这次来看老井,我的心里百感交集”。听着唯一一位与老井从未蒙面的十连人的故事,看着她不时强制着眼里涌动的泪水,我突然找到了老井为什么会干涸的答案。因为,在10年间,十连人陆续离它而去,直到10年后最后一批十连人锡华、吴南把炒菜锅也背走了,老井终于明白,十连人不需要它了。对十连恩重如山的生命之井,就是在孤独的守望中哭干了眼泪,慢慢老去。我不平静的心想对干枯的老井说;“感谢你,感谢你无私的给予十连生命之源,感谢你与十连人十年之久,不离不弃的风雨相伴”。

 

http://s8/mw690/001lLfuxzy6LFygAEoDf7&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桥湾,在十连人的心里满溢出与你有关的故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你早已被十连人传扬天下。但是,你太小了,以致于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你的名字,我也无法将你与祖国经济前行的步伐联系在一起。

杭州战友曹宏伤感地说:“没想到啊,40多年后再回桥湾,我们的第二故乡竟如此冷寂不堪”。

有人说,桥湾依旧,十连人伤感依旧,不同的是没了人气儿,再也看不到那些曾经在这里跃动的青春活力。”

白文战友说:“我在桥湾只生活了二年,很久以来我都不好意思面对我的战友,面对桥湾,但是,我的心却与我的战友一样五味俱全”。

我说:“今日之桥湾,就是坐落在祖国广袤土地上无数个贫瘠村落的缩影,留守的只有老者,走出去的是命运的强者。”

桥湾,你虽落伍,但是,你依然是十连人心头无法斩断的情丝,因为,这里留下十连人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保存了他们无法复制的年轻历程,你依然是每一位十连人从来都不会忘记,永远也不想忘记的青春祭拜地。

 

http://s5/mw690/001lLfuxzy6LFykQIn264&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钢城包头,眼前驶过昆都仑区。汽车行驶在中国第三大省份,内蒙古土地上,前方的路恍惚出现海市蜃楼------桥湾,我的思绪还在桥湾,点与点的距离如此漫长,时间老人却毫不吝啬的给了我欣赏十连歌曲、诗朗诵光盘的享受空间,反复的聆听,不停的泪水,伴我不平静的旅程。

 

http://s4/mw690/001lLfuxzy6LFxREp0L43&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赵洪明《我与座山雕》的生死之交,教会我什么是苦难幽默,让我的笑声里饱含泪水。在这里我还意外的收获了舞台下的“座山雕”不被人知的故事。在十连,他曾经是没有“名份”的业余宣传队员,每当夜晚演出后,正式宣传队员都去食堂吃夜班饭,夜幕下只有“座山雕”向着宿舍的方向走去。今天,我想对“座山雕”说,如果人生可以重写,你一定是名优秀的演员,因为,你天生就具备优秀演员的基本素质,分得清如何扮演舞台与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我还想对赵洪明说,如果岁月可以重来,你一定是位杰出的叙事诗诗人,因为,你的手笔已经打动了一路同行的战友。我还想对你俩一块儿说,虽然,世间没有如果,人生不会重写,岁月不会重来,但是,我们可以叹息,走自己的路,只要快乐。

 

http://s10/mw690/001lLfuxzy6LFWjQZzHa9&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战友笔下的每一首诗,战友眼里的每一位战友都铿锵有力的让我的心头发颤。李克山自豪的说《我骄傲,我是知青》;朱津津深情的呼唤《我的青春,我的十连》;崔万忠让《我们从桥湾走来》的十连人,脑海里翻腾起生命里如烟的往事;马玉芳优雅的《坐着摇椅慢慢聊》;孟美玲那只有十连人才有资格享受的《我和老翟的桥湾缘》;任莉心头滴血的寻问《父亲啊,你在何方》让十连人不由的仰望天堂;搭乘柳杰那辆《那年在黄河滩》的马车,回到那个遥远的风雪与饥饿做伴、奋战十六天的马车班;走进火热的夏收季节,只有张德荣最有资格讲述《割麦子》那带血的故事;海德玉震撼心灵的呼唤着:人亲,钱亲,财亲,没有我桥湾的战友亲,没有我桥湾的战友情谊重 …… ;十连那些年的人和事都浓缩、奔流在冯策为之呐喊的《桥湾,我活过的地方》,荡气回肠,一泻千里 ……

青城火车站,候车室的一角。赵洪明夫妇、我和火苗、刘玉生、冯书春和李克山分别坐在两排相对的椅子上,满头乌发,衣着合体的宋成海却站在我们中间,在这拥挤的空间,候车的闲暇,宋成海经不住李克山、刘玉生的煽情,又重拾40多年前“大春”角色,李克山边导演边提示,当年的小宋头扎洗脸毛巾,对着举在手中的镜子,一个劲的问大家:“那个嘛,我像大春吗”? 刘玉生不屑一顾:“你像嘛呀。”小宋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又问:“嘛呀,我像不像大春”?问急了,李克山赶忙说“像,太像了,你嘛就是大春。”小宋才回过头来,继续对着镜子边摆弄,边用浓重的家乡话说:“嘛呀,我看根本就像,你们看,多哏儿啊,其实,我比真的大春还俊呢”。笑得我们前仰后倒。看着眼前这几位老顽童,我的脑海定格在40多年前 —— 从桥湾一间土坯房宿舍里,传来“大春”他们青春横溢的朗朗大笑,回荡在遥远的天际。我对火苗说:“十连人,别说是“大春”,就是电影明星,他们也敢说,自己真像”。火苗自豪的说:“当然了,我们连的幽默大师张立根,他的逗哏,能使别人大笑他却不笑;还有白文, 从“低调”中走出的“高调”,让人不得不笑。我们十连就是明星连,人才济济呀!”我顿时醒悟,正是十连人这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让他们享受到青年不畏愁的滋味,使他们面对任何艰难困苦,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胸怀。

离开青城,再有几小时,十连的战友们即将各奔东西,一路上,这最后留下的笑声,如同一路走来的眼泪,在我的心头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

http://s11/mw690/001lLfuxzy6LFy2Evlo0a&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列车外,一片漆黑,列车内,昏暗的夜灯下,除了列车的轰鸣声,人们都安静的入睡,朦胧中,我的思绪又回到桥湾。蓝天白云下,原野上无垠的向日葵——每当太阳喷射出万缕阳光的时候,你看,它们总是昂起头,伸开双臂,仰望着火红的太阳,从晨曦到黄昏,在那乌云遮住太阳的片刻,她仍然充满着坚信,乌云定会消失,太阳总会再放光芒。这就是十连特有的性格,永远向着太阳!

曹宏留下的思考题:“当年,我们都想离开桥湾,离开这里三、四十年后,为什么我们又要回来?”这是我的所难,似乎答案很多,似乎答案就在我的这篇文章里,但是,我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我安慰自己——其实100个人的眼里就有100个哈姆雷特。

 

http://s11/mw690/001lLfuxzy6LFyNQpOa7a&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此次旅行,就像几何中的表述:“没有绝对的圆”。圆满的旅行,却留下太大的遗憾,乌拉特前旗火车站,这个十连人第一次站立在内蒙古土地上的地方,留给十连人太多太多的辛酸、遐想和期盼。每次出行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几分钟内要完成扒火车、钻车窗、逃票、抢座位、你拉我、我推你,女战友更难。每次火苗聊起那时的回家之路,都会说:“再难我们也要回家!”这次旅行,离开包头的那一刻,吴伟这样道来“小小的前旗车站啊,怎能叫人不想她,我很想去看看。”话音未落,吴伟已是满面泪水。她的这番话,让我理解了三年前自驾到桥湾时,火苗和他的战友为什么要第一时间去看望前旗火车站。乌拉特前旗火车站,曾经承载十连人太多的出行故事,也许可以称得上十连历史上一个小小驿站,在这里时间显得格外珍贵,在这里逗留的人们时间虽然短促,心情总是处在最激动、最凝缩的状态,迎来的是狂热的欢歌,送走的便是深深地惜别。

白文高歌引亢《遇上你是我的缘》又在我耳边响起,是啊,这是缘,这是我与十连今生今世的缘。快到北京了,我空落落的心忧伤地唱起:

 “我不想说再见,

相见时难别亦难。

我不想说再见,

泪光中看到你的笑脸。

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

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

我不想说再见,

心里还有多少话语没说完。

我不想说再见,

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

内蒙、前旗、桥湾,这些本已驻扎在我心底里34年(认识火苗34年)的地址,又一次被掀动;

兵团、十连、战友,这些本已深埋在我脑海里34年的名词,又一次被翻开。

斗转星移,我相信,共和国的知青,永远也不会忘记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这段历史,十连的每一个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屯垦戌边”形成的桥湾文化。桥湾文化,已经汇入中国知青文化的海洋,融入当今社会。在此,我以火苗家属的名义,将此次旅行定位为——我的文化之旅。

 

http://s2/mw690/001lLfuxzy6LFyENngtd1&690--作者:董霞" TITLE="写在桥湾的路上 --作者:董霞" />     注:图片由张振泽;孙敬礼;朱广玉;朱津津提供

                                    2014-08-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祝福词
后一篇:旅游通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