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花莲子白花藕

(2011-07-15 18:46:40)
标签:

红莲花

白莲花

汪曾祺

杂谈

分类: 读自在

红花莲子白花藕

宁雨/文图

 

http://s2/middle/49c4c068ga81961074661&690

http://s4/middle/49c4c068ga81962096663&690

http://s1/middle/49c4c068ga81962f59c50&690

http://s7/middle/49c4c068ge90fde7eec86&690

http://s1/middle/49c4c068ga81964ec41d0&690

http://s12/middle/49c4c068ga819659415bb&690

http://s14/middle/49c4c068ga8196662578d&690

季匋民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画,荷梗更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摘自汪曾祺散文《鉴赏家》

在京办事,13日顺访玉渊潭公园,有幸同时见识正午的红莲与白莲,拍摄图片若干。

想起汪曾祺先生的红莲白莲说,哑然一笑。

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汪先生堪为楷模。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被打成右派,在张家口沽源县的马铃薯研究站下放劳动。期间,他奉命画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每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过盖无二人。”

马铃薯时光,让我读到汪老的平常心,读到他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洒脱,更为他常怀一个艺术之心来爱生活、过生活而感动。后来,汪老创作的许多散文、短篇小说,都取材于张家口一带,比如《葡萄月令》《黄油烙饼》等等。如果不是缘于植物学家般的认真观察,加之艺术家的丰富创作力,根本不可能诞生《葡萄月令》那样脍炙人口的佳作。

而今有一派观点以为,应该物为心役。这并无什么不对,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矛盾。值得注意的是,作家管榆叶梅叫桃花,诗人给正定的南城门叫“阳和楼”,画家硬把江南的梅花搬到太行山。我举这些例子没有批评谁的意思,希望博友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因此对宁雨暗生恨意。

不一定非得逆境炼才情。但以种种借口逃避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对历史文化的精心关照,到底不是个好的苗头。

愿将“红花莲子白花藕”的故事,与同好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