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心独白

(2006-09-27 03:12:05)
内心独白
 
    
       最近又有些失眠了,重复着以前的节奏很有规律性的间歇性失眠,我还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不是失眠,因为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前是“白天什么事都想不起来,一到晚上就全想起来了”。现在是“白天依旧什么事都想不起来,一到晚上,还是什么事都想不起来”。嘿…怪了。什么事都想不起来还能睡不着,这好像有点存心了。
       不累么?说实话,累的。
       那是有什么事太兴奋,导致大脑皮层无法正常收工?说实话,没有。
       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我好象悟出点什么来了。迷茫了……
       可能跟我现在的工作有关,这便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看,失眠的后遗症便是显著的神经衰弱,说个问题居然要派用七行文字做引子,这又有占篇幅的嫌疑了。
       我本人不排斥台湾电视连续剧,我认为那也是一种风格,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至今还能存活而且销量相当不错的角度来看,它必有它的风格魅力。虽然我对它的理解很单纯。女人:交流凭借眼泪。男人:沟通基本靠吼。小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人:十有八九是气死的。我看的少,可能总结出来的东西也是有如白驹过隙的。有好看的,这是不可否认的,我都有喜欢看的。虽然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会被某些故事情节所打动。没办法,现在要想在互联网上说两句真心话,那真像山区人民上城里县里上访似的,不容易啊。稍有不注意便会被人揪住个别文字一通炮扁,被扁完了还有极大可能背上自我炒作的恶名,这犹如被人“欺负”完了还说你就是“干这行”的。干嘛说的好好的又扯到互联网上来了,也许是我觉得粗体字多少有些虚伪的成分吧,呵呵,咱也虚它一回,赶个时髦,凑个热闹。
       好不好看的姑且放一边说吧,各位有头脑的人想想,若是把几个内地演员抓来三下五除二卸下你的五湖四海范儿,清一色“粑拔、马麻”的称呼,“哇噻、好好哦”的感慨,不说演员了,观众能接受么?保守的说,我估计悬。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表演的方式更没有唯一性可论,生气不一定要挤眉弄眼撑鼻孔的,怀恨在心也不一定非要咬牙切齿攥拳头的,这些都属于概念模式。不是衡量戏的好坏的唯一标准。好比剧本提示,某些细心的编剧会习惯性的在他(她)落笔的每句人物台词前括弧注明一下人物的内心依据或是潜台词,供演员参考,但如果遇上执着的导演就会恐怖了。例如,在我的一句台词前注明了(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瘫坐在沙发里),好了,我明白意思了。但如果导演一定要求要将上述文字用肢体表演出来,那会很滑稽的。于是我只能蛇形扭动着身体并伴随着嘴里发出“嘶——”的声音徐徐降落在沙发里。录音师提出异议,问,嘴里为何要出噪音?答曰:正在泄气。当然,这番现场搞笑过后,我还是相对正常化的完成了对于这段文字的演绎。后有同僚悄声递过话来说“没让你表演心碎了无痕就不错了”。我听后大为庆幸。不几天,此同僚也遇上了挑战,此次挑战的文字是这么写的:某某像一只斗败了的母鸡似的……
       就当我说的是笑话吧,供你们开开心,我写写,你们看看,我不郁闷了,没准儿能安心睡觉了,这不,哈欠打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静
后一篇:一些小意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